模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微信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冲压 注塑 求助
    回车查看更多
    论坛可能已存在您要发布的主题帖 关闭
      查看: 2098|回复: 19

      [转帖]中外机电对比,差距在什么地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10 1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外机电对比,差距在什么地方?            

      ----------------------------------------------
      中外机电对比,差距在什么地方?
      由于工作原因,近来见到一个1963年德国产的减速箱,齿表情况之好令人惊讶,有如新的一样。
          同功率的电机的大电机(出产国不详),电费每月相差万元。
          我们的差距为什么这么大?
      ----------------------------------------------

      加工精度国产设备不太行
      ----------------------------------------------

      1963年的德国,加工设备至少不比我们现在好到什么地方去。
      曾经见过一份资料,重载齿轮德国的设计与我们区别很大,具体也没说清楚。
      有一记者(其实是作家),到过几次德国,写了篇文章,说德国的雨伞用十年没问题,当时深圳是一天盖一层楼(叫深圳速度),德国人盖一幢三层楼用了三年时间,据说进度时间有严格管理。
      国内的情况,质量管理已经不不如十几年前,现在喝牛奶都有结核奶,到了谋财害命的地步。

      ----------------------------------------------

      德国可是机械的发源地呀,我们当然赶不上,可是,我们也不能放弃努力!
      可以说,给一台德国制造的机器,仿照它也做不出来.....
      机械,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犹如金字塔,不可能从上面开始。
      ----------------------------------------------

      不是加工精度的问题,是思维问题!!设计思路不对,国内现在只讲进度不管质量,
      导致设计人员没工夫去考虑新的方法,只能照搬,久而久之,习惯养成。
      机械院校教材落后,只重考试,不重实践,这是根本!!
      谢谢虚词!!  

      ----------------------------------------------

      国家的基础工业是很差,具体表现在一是原材料提炼的成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中国人不笨,有着许多好的设计,可没有好的材料如何出好的产品?二是加工精度的问题,想做配合表面的人谁不想把表面加工到原子级别的光洁度和准直度?但目前很大一部分的加工水平连微米级的质量(指配合)也很难保证,不要说是纳米级了。三是经济基础差,现在不是没有好的加工手段,但不普及,每每加工成本就要很高,这样就制约了方方面面。四是观念比较成旧,虽然现在社会上竞争特别的厉害,但这些竞争都是对连吃饭都成问题的人(指有技术的人员,靠自己的劳动而生存的大多数人)而言的,对决策人员来说这些还不是问题。人家不打到他头上是不会去考虑社会和他个人的关系的。等等等等  所以啦革命还没成功同志还需努力哦  
      ----------------------------------------------

          我们用过不少引进技术制造的设备,更多的原装进口设备。引进设备的图纸可能一样,工艺也差不多,验收时老外是严格按要求验收的,样品也很好,但以后的产品性能不一样。
          制造厂的知情人告诉我们,用我们的东西,试制第一、第二次不用担心,以后要注意。情况的确如此,有时还在不修改的前提下,乱改材料,什么后果,想必大家也知道。
          没有严格的工艺纪律,好的激励机制,当然什么也干不成。
          到过西欧的国人都知道,一样的加工设备或者我们的加工设备比它们还好,生产出来的东西就是不成,质量实在不敢...。我们确实引进了不少这样的技术。消化,消化的基础上的创新,谁见过,可能是中国的钱的确好骗。
         我们最缺的是什么,最需要什么?
         我想,我们缺的是软件:
         必须进行适合中国文化传统的制度创新。
      ----------------------------------------------

      再说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出口了一批机床到美国去,是用船装的,经过长时间的颠簸后终于到了港口;要下船了,可是突然发现我们这里在船上固定机床之间用的木头都已经断了!!机床相互串在了一起,不管用什么办法都没办法把它们各自分开,但船到了时间是一定要离开码头的,后来实在没有办法,是用气焊把机床从中间割断开了再送上码头的。回来后发现固定用的木头都是些破烂货!!而国外一些用在包装上的木头在我们这里可以当成做高档家具用的原料。。。。  
      ----------------------------------------------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的图纸上有工艺审查吧,可德国的有吗?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工人都是主人,在德国是吗?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领导都是外行,在德国是吗?
      .........................................
      等这些问题解决了,可能差距就会变小了
      ----------------------------------------------

      确实是,本人用过一些日本产的夹具,看上去表面精度很高,虽然很多表面不是重要的面。也许在我们看来不重要的表面要求就可以放低,甚至于有时干脆不加工。关键的是国人对待工作的一种态度,对产品的一种责任不是很好,有时我们完成可以做得更好,但我发现马马虎虎的员工遍地都是,不提高整体水平光羡慕别人是不行的。
      ----------------------------------------------

      关键是观念问题。
      不光是设计观念落后,关键是工作态度,有道是态度决定一切。
      我们多数人将产品看成是一个挣饭吃的家什,当然倾注的热情、精力就少,就会投机取巧,少出力,少动脑,能实现大概的功能就成,多少年以前,说替代进口,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情况多数如此,作秀而已。怪只能怪,当时我们是买方市场,不愁没销路,何必折磨自己。但这种好日子已经到了尽头,这也是我们搞技术的大幸,大家得出些力,拿出看家本领,才可糊口了。当然,任何时代我们都有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人,否则我们现在就不是这样子了。
      看看刁老外,东西实用、耐用不说,外表也极漂亮,极象艺术品。如果大家都象对待艺术品一样对待自己的产品,不出十年,老外要找极品,只有找我们。不知大家相信吗?
      记得,刚开放时,看见老外的东西就是好,与我们当时的东西比,也确实好,老外说的话,也做圣旨,不光老外见识比我们多,老外有钱,他们敢拍胸脯。但没多久,我们也有很多人看出老外东西的问题,再过了一些时间,终也能与老外对话了。现在,即使是进口,也就关键件,100%进口大型设备应该是没有了,除非头们脑袋搭错弦。经济考量使然,关键也是老外对我们能力的认识。大家想象不到,开放时老外到大陆项目,准备到什么地步?复印机、复印纸全部带来就不说了,螺栓也准备不少(没有我们现在用得不少的4.8等级的螺栓),各种工具包括厚薄规,反正把我们当成月球,只要一到现场,就可开始工作。说来老外也可爱,但现在他们出差就轻松多了,只要有一两套工作服就得。
      我们现在虽有些东西可以拿出手,但大多东西都是在老外后面瞎弄。
      各位兄弟,123,456,789
      ---------------------------------------------------------------------------


      在于国内的综合素质不高,我是上市公司的,可公司里还有不会写字的员工。  

      ---------------------------------------------------------------------------

      不是设计不好,而是中国工人,特别是技术工人水平不如人家德国,再者中国工人的质量意识查,不按图纸要求选材、加工。最终造成中国的机械加工水平低下。  

      ---------------------------------------------------------------------------


      我看设备不是问题,我曾到一个工厂实习,看见那里用的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可是生产出的产品呢,和外国的同类产品根本没办法比。其实造成这种情况的问题很多,楼上已经说了很多,但是还有一点:就是人的素质,我想这也是一个关键所在。  

      ---------------------------------------------------------------------------


      毛主席说过共产党最讲认真二字。现在还有讲的吗?  

      ---------------------------------------------------------------------------

      工艺问题!
      ---------------------------------------------------------------------------
      有同感
      这位人兄所说的,我非常有同感。但不知道什么时候中国的设计人员的观念意识才能够体上去。在我们这一代,是不是能够把中国的人员素质,设计观念提高上去呢?随着国外的先进技术传入中国和中国新一代设计人员的自我检讨,目前对我自己而言我还是很有信心的?
      在设备的管理使用上,不知道人兄有何看法。由时间可以探讨一下吧。!  
      ---------------------------------------------------------------------------
      我曾设计过一段时间的汽车车神焊接卡具,感觉有时还是设备和工艺的问题

      发表于 2004-9-10 1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大家的意识问题
      发表于 2004-9-10 2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在8X年代,我们这里的技校教材和西德是相差无几的,甚至钳工教材中使用锉刀姿势的那一章几乎连图示都是一模一样的。不过有几个技校毕业的能说100%符合技校毕业的标准?</P><P>抛去材质和加工工艺的差距,德国机床的床身早在你买机器的几年前就翻砂完毕,经过超声波测试,然后在露天环境下摆放几年至十几年做时效处理。而且许多德国机床厂每年产量都是有计划的,不会因为你给钱就一定卖机床给你。更不会拿没到固定年限时效处理的零部件凑台机子先拿钱。有哪家国内厂商做得到这“不难”的事情?</P><P>德国的公路要求在战时能起降战斗机,供重型坦克直接行驶,为了消除自然应力所以压路机下次压最少都在10天后,周期持续90天才算完成任务。</P><P>别说别人有多强,就看看有多规范。如果你的模具要到德国去,别说设计和制造有多好,先拿把卡尺量量倒角宽度,看看是不是全部一样了。</P>
      发表于 2004-9-11 1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好文章</P><P>狂顶</P>
      发表于 2004-9-11 2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呀,不过现在大企业好一点。
      发表于 2004-9-11 2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工作不再只是谋生的手段,我们的产品也会象祖先的工艺品一样举世无双!
      发表于 2004-9-16 2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发表于 2004-9-17 1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差距在性能。我们不能跨跃式发展,只能靠不断更新换代产品来超英赶美,只能做到符合低价格的好质量,与走出国门的著名外国企业比,我们接不到高价格的零件加工单,遑论总成的机电产品。也不能拿国内一般水平与世界顶级水平比,承认差距,承认过程。市场决定制造水平,美苏的军费高,武器就做的好;手机市场好,我们的制造就不差,也出现了华为。自动化有市场,直线轴承精密导轨也有人做了,SMC挤了力士乐的市场,亚德克正在挤SMC。——小农观念,认同6楼的前半句话。
      发表于 2004-9-18 14: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话说了
      发表于 2004-9-18 2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好的设计,没好的加工。就像有个好头脑,却没有一双好手
      发表于 2005-4-2 1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差距太大了,日本努力还可以赶上,欧美的制造水平比日本又高出了哪么多,说实话,挺让人灰心的
      发表于 2005-4-3 1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会超过去的</P>
      发表于 2005-4-9 2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B></B>
      顶!!!!
      发表于 2005-4-17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说得全面!
      发表于 2005-4-19 16: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发表于 2005-5-17 0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触深
      发表于 2005-5-17 08: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我贬低自已,国产比进口还是要差很多。
      发表于 2005-11-6 2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5-11-6 2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5-11-8 2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招聘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求职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技术求助 上一条 /5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模具论坛 ( 浙ICP备15037217号 )

      GMT+8, 2025-7-20 00: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客服电话:0577-61318188
      模具论坛交流群:
      模具论坛交流群
      工作时间:
      08: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