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随形水路对于众多中小型企业来说是奢侈品,只能围观,却无力使用。说随形水路是大企业和做
模具出口贸易公司的专属品。
但事实是这样吗?不能否定,也不能完全认同。或许目前因为诸多因素(价格以及工期等),导致很多企业想用却用不起。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这项技术的逐渐完善,结果还会是像目前这样吗?
就像3D打印刚出来的时候一样,价格极其昂贵,打印出的成品参数及各项指标也并不那么尽善尽美;但是现在呢?随着这些年的发展,3D打印的应用领域变得越来越宽广,可能性也随着技术的更新,让人为之振奋。
为什么随形水路概念一经问世,就被很多有发展眼光的人热捧,并悄悄的成立研发部门去做这么一件事?为什么随着随形水路技术的渐渐完善,应用案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但是很多企业却在水路的选择上并不优先选择随形水路?为什么很多公司明明知道随形水路未来的市场无限大,所带来的可能性也无限大,但是却只能静观?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传统水路,随形水路又是什么,它们之间的联系、区别和优势又分别是什么。
传统水路是指在塑料模具模架、模仁中利用机械加工出来的贯穿性的孔,通过某种介质(如水、油)不停的在里面循环传输热量,以达到控制模具温度的目的。所以传统设计制作的冷却水路都是以钻孔方式完成,其直线圆管状造型另须避开结构或组装原件,因此水路设计极其受限。对于一些外形复杂的产品,传统钻孔式的水路由于无法保证模具型腔表面各处均匀冷却,因此导致产品冷却不均,良率低。
而使用3D打印技术为
模具设计随形冷却水路,除了可以使模具局部温度降低或达到均温之外,并可对模具进行更快速的冷却处理,这样可以缩短成型周期,并且不会因成型周期缩短而有残余应力及翘曲等问题发生。所以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制造冷却水道时有以下优点——可不受塑件形状影响,任意构筑3D随形冷却水道;无冷却盲区,缩短注射成型周期;模具温度均匀,减少塑件变形量,提高塑件成型质量。
虽然传统水路设计极其有限,但是在某些模具的冷却上,却也具有周期短、设计快、价格低等优势;随形水路虽然可以任意构建3D随形冷却水道,但是其目前的价格高、元件生产周期长使得随形水路在目前的市场占有率并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
究其原因,很多企业用不起是第一大因素,所以价格是首位,动辄就是百万级、千万级。用他们的话来讲,虽然随形水路的冷却效果很好,给产品带来的正面效应也很好,但是我一旦使用随形水路来进行冷却,就预示着有很大几率要赔钱。所以在水路的选择上,能用传统水路就绝不考虑随形水路。除非是出口模具,不然都会优先选用传统水路。这是在展会上跟一位汽车模具公司的老板闲聊时,他所说的话。
在问到什么时候才会去选择使用随形水路呢?第一,出口模具;第二,模具的水路是弧形的,也就是只能设计随形水路来进行冷却,这时候才会放弃传统水路进而选用随形水路。
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随形水路的案例;在形形色色的案例中我们看到了一些数据;知道了拥有随形水路设计和应用能力的公司,在某个注塑件上,随形水路的冷却效率比传统水路提高了百分之多少;产品的良品率提高了百分之多少等等。
如果给生产方提供的各项参数评分为10分的话,使用过随形水路的企业给出的评分则是7到8分;同时也对其效果给出了很正面的评价,各项参数比传统水路要好很多。但是价格昂贵依旧是阻碍它发展的主要因素。
除了上面这些原因外,企业领导对待随形水路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其发展的长度。只有掌舵者愿意组建团队去做这么一件事,随形水路的普及才会变的更有可能。除此之外,这方面人才的供不应求是另一个重大因素。毕竟设计随形水路对人的要求很高,团队内部的这个人,需要懂设计、懂模具、会模流分析、了解水路还要对原材料有一定了解。而这样的人才如何获得,是那些想在这方面组建团队的人的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随形水路面世之初,虽然遇到很多瓶颈,但随着金属3D打印技术的完善;两者的结合,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和可能;这个时候就有很多人说,当我们立足眼前的利益,就无法看见随形水路的全部;当把视野打开,看的越长远,所能看到的效益也就越高。
有的团体还对使用随形水路和传统水路的费用算过几笔账,结果是,只有当生产模次达到某个量时,才会收支平衡;低于则赔,超过则盈。
在随形水路和传统水路的选择上,如何去选以及如何设计;我想,都将归于两个字——“窍门”。就是不追求最贵的,只设计最合适的;当能保证耗材最少,冷却效果最好,资金消耗最低,注塑效率最高时,那就是最好的。
而何时中小型企业才能够根据自身需求随心所欲的去选用随形水路,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