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微信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冲压 注塑 求助
    回车查看更多
    论坛可能已存在您要发布的主题帖 关闭
      查看: 64459|回复: 141

      [讨论] 冲压基础知识讨论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9 19:04: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uwq0724 于 2017-10-19 19:07 编辑

      1、冲裁间隙问题:同一个材料(连续模上的冲压材料)使用的单边冲裁间隙要依据哪些条件去设置?依据的理由是啥?
      ①抗拉强度,强度大端面比值大
      ②产品要求,光亮带比值和制程等
      ③工艺强度,易损件研修频率等

      2、连续模的卸料板底面(不含成形凸模与镶件)该不该与料带上面接触?接触的理由?不接触的理由?
      我一直的做法是接触压住料带,
      ①保持模具闭模位置平衡稳定一致
      ②保持料带闭模时的位置稳定性

      3、弹簧,连续模压卸料板用的弹簧选用的规格是哪几种?例如极重负荷、重负荷、中负荷、轻负荷,长度、外径、卸料板移动行程、大概描述弹簧位置配置。

      ①脱料弹簧选用:计算脱料力(压料力),脱料行程,弹簧数量,弹簧规格,核算模板厚度(所有弹簧选用50W次压缩比以上且需加导正保护组件,预压2MM,脱板高于最高冲子1.0)
      ②弹簧布置原则:导柱,大/密集冲子附近至少1个,其余按对称平衡原则合理布置。
      ③弹簧规格选取:大中型模具>首选黑棕(φ30~40或以上),次选氮气弹簧,再次选气缸//中小型模具>首选绿红(φ20~30),特殊情况可选蓝黄。

      4、内外导柱选用尺寸与数量,其理由是啥?若是采用钢珠套之类的情况,导套、珠套、导柱之间的间隙是多少?其理由是啥?

      ①内导柱侧向力大选普通式,侧向力小选中柱式钢珠导柱//外导柱一律用配合锁紧式钢珠导柱。加工配合间隙单+0.005~0.01。
      ②内导柱安装距离不得超过400MM//外导柱安装距离不得超过1500MM。内外导柱附近必须安装限位柱。

      个人拙见,请大师多多指导!


      点评

      2、连续模的卸料板底面(不含成形凸模与镶件)该不该与料带上面接触? ①保持模具闭模位置平衡稳定一致 。 初始送料时肯定不会是全面接触材料,卸料板应该会有倾斜情况吧!压了几个丝便有几个丝相应的倾斜量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9 19:37
      1、冲裁间隙问题: 圆孔的间隙跟异形孔会一样吗?一样好呢?或是不一样的好?此时材料的抗拉强度是相同的哦! 异形孔,以矩形来说,直线部分与角隅圆弧部分的间隙是一样吗?一样好呢?或是不一样的好?此时材料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9 19:2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9 21: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3、弹簧
      ①脱料弹簧选用:计算脱料力(压料力),脱料行程,弹簧数量,弹簧规格,核算模板厚度(所有弹簧选用50W次压缩比以上且需加导正保护组件,预压2MM,脱板高于最高冲子1.0)
      低速或慢速冲压,50万次寿命可以用很久,高速冲压时,常常是有一天便超过50万冲次,因此在高速模便不建议用50万次寿命,而要用100万次寿命去去选用。
      预压2MM是厂商样本给的建议,而其目的是强调要有预压,而非是2mm。这点要区分清楚。
      “脱板高于最高冲子1.0” 若是纯冲剪,则卸料板移动量在1.5~3.5左右,此时的弹簧力比预压时的弹簧力大了多少?:lol 这里面有猫腻哦。

      ②弹簧布置原则:导柱,大/密集冲子附近至少1个,其余按对称平衡原则合理布置。
      如此配置并未考虑到动态平衡的问题,冲裁区,下死点前工作力小;下死点后需要剥离材料,工作力大;成形区,下死点前需完成成形工作,因此需要大的工作力;下死点后基本不需要工作力。所谓“按对称平衡原则合理布置”反倒是显得不够合理:lol

      ③弹簧规格选取:大中型模具>首选黑棕(φ30~40或以上),次选氮气弹簧,再次选气缸//中小型模具>首选绿红(φ20~30),特殊情况可选蓝黄。
      建议应该是用预压力与终压力去评估,再决定弹簧的规格。



      点评

      1>常规模具50W次完全足够且弹簧可快速更换。2>预压2.0纯属个人习惯,当有需要大压料力时,有适当增加脱板行程。 3>脱板高于冲子纯属个人习惯,当有大冲裁及大成形力量时 ,有去核算初始压料力。 4>冲子包含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0 15:08
      发表于 2017-10-22 21: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弹簧平衡配置要以下死点为分界,两边都要做协调平衡。 谢谢大师指点迷津。
      还有一种”预压弹簧“,用结构先限定长度,开模态不会有弹力施于模板,当工作态则与其它弹簧无异。这种思维还值得深入去了解与扩展。
      做安全系统有遇到,受教了。
      初始压料力才是重要的弹簧力,终压力仅供参考用。  
      赞同大师压料意见,习惯了脱料计算。
      弹簧在高速模中即使选100万次也会在两端磨平的端点对应之接触簧圈处产生疲劳损伤而断裂。低速模便相应不明显。  
      感同身受,你劝我选100W次压缩比。就像我一直反对模房的30W压缩比一样。折中吧。
      预压2.0mm,在厂商样本里看过,也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04年后才放弃这种用法。  

      我拿厂商样本只选型号,力量我有外挂计算。明天看看米思米样本去。
      发表于 2017-10-22 21:45: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uwq0724 于 2017-10-22 21:49 编辑

      去看看赫兹接触应力,这会有助于你在选用滚动式导柱套的场合。还有悬臂梁的部分也要去了解下。  发表于 前天 16:18 LIAOYAO
      谢谢大师指点方向,我有心思的时候学习了解去。
      限位柱若是在生产中有碰触时,会对板子施力导致区域性变形,长久以往则会影响到导柱套的几何精度。若是停模之用则是无妨。
      大师的意见是用槽替代限位柱吗?

      点评

      1、不懂你说的”用槽替代限位柱吗?“意思。 2、图中红色圈是收存储放的隔圈,生产时要取出。 3、外围四个园柱是否就是你说的”限位柱“。 柱端面有沟槽,是用于压软金属后测量四个点的差异值,理论上在生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2 22:45
      发表于 2017-10-23 10:43: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弹簧失控下,倾斜量将达到0.02,超出我的想象。我产品精度差了大师好几个级别,
      对精密级别的模具配合尺寸,
      没有清晰的概念和认知。
      我先去查查资料,再来跟大师讨教。

      点评

      傻人有傻福,看帖和参与回帖是两码子事,能用心回帖又是另外的感受,而能看帖便知悉自己之不足,则俺说是这些肯定都是晓得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3 11:49
      发表于 2017-11-13 13: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1、冲裁间隙问题:同一个材料(连续模上的冲压材料)使用的单边冲裁间隙要依据哪些条件去设置?依据的理由是啥?依据冲裁件断面质量、尺寸精度、模具寿命三个条件去设置。断面质量和尺寸精度依据的理由就是满足图纸要求,模具寿命就是满足客户要求。


      点评

      若不是不想做知识的分享,便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样板式的回复没实质分享的效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3 16:02
      发表于 2017-11-13 23: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被楼主问得我一塌糊涂。甚至连等高套的长度我都不会算,楼主能否解说一下等高套长度怎么算?

      点评

      算等高套还不如先去画个模板叠合图(简易结构图),从厂里有的模具画起,用心去画个几套后你的概念会增强数倍于现在的档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4 00:23
      发表于 2017-11-14 13: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游离者 于 2017-11-14 13:54 编辑

      看了两位大师的讨论,顿时有点迷糊了,卸料版磨料槽,算好后压料0.05,和内限位柱,算好后压料0.05,原理不一样?还有必须要外限位柱吗?一般我们只有设内限位柱,并没有外限位柱,请大师们解析解析!

      点评

      LIAOYAO大师是正品,我只是陪读的书童。脱板研磨容料槽和下模做内限位柱,原理是一样的。 论平衡效果则脱板磨槽更优,接触面积大的多。中小型,薄料精密模具常用。 论加工难度及经济性,则內限位柱更优。中大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4 14:23
      你的问题用画图法去处理,自己便能搞清思路。动手画个建议结构图吧! 限位柱,功能是啥?要先搞清楚零件的功能,之后才能开展分析,尝试着用QC手法去做分析的动作。内限位柱、外限位柱都一样的去做分析。 压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4 14:09
      发表于 2017-11-14 14:35: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guwq0724 发表于 2017-11-14 14:23
      LIAOYAO大师是正品,我只是陪读的书童。脱板研磨容料槽和下模做内限位柱,原理是一样的。
      论平衡效果则 ...

      外限位柱是不接触的,我们目前做的是下限位0.5料厚上在磨0.5料厚的容料槽
      发表于 2017-11-14 22:37: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IAOYAO 发表于 2017-11-14 14:09
      你的问题用画图法去处理,自己便能搞清思路。动手画个建议结构图吧!

      限位柱,功能是啥?要先搞清楚零 ...

      前辈,对于手机屏蔽件,使用材质洋白铜7521板厚0.2以下拉伸模具拉伸工件做什么样的表面处理比较好,我们目前用的工件材料SKH-9热处理HRC62.(改善毛丝问题,原撕破拉伸现在该成落料拉伸还是有千分之二毛丝,)目前想把拉伸工件拿去做表面处理!有没有好的建议

      点评

      1、先看看以下C7521的力学性能,加工硬化明显,最高大概就200HV左右,再高便会破裂断裂。 2、润滑摩擦条件下洋白铜对高速钢的摩擦系数约在0.14~0.18 。从数据看来做表面处理可以降低摩擦系数。 3、一般常见的表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5 01:03
      发表于 2017-11-15 06:17: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IAOYAO 发表于 2017-11-15 01:03
      1、先看看以下C7521的力学性能,加工硬化明显,最高大概就200HV左右,再高便会破裂断裂。
      2、润滑摩擦条 ...

      谢谢前辈专业回答,
      发表于 2017-11-15 11: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板材拉伸走料的问题   我自己测试的内径25的圆冲头SPCC 1.5mm 板材 成型高度加料厚10mm没有为什么发生走料现象?

      点评

      不明白你想表达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5 11:49
      发表于 2017-11-18 21:22: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guwq0724 发表于 2017-11-17 21:33
      这帖的几个问题是不是很有趣,若是按照板厚比值取间隙,应该就不存在这帖的问题,而实务上却是会有不同, ...

      这个拉伸件底部不平,材料c7521oh的料,产品高度0.8.料厚0.15.分三步拉伸,三步拉伸凹凸模r分别为0.6 0.4 0.2带内脱内脱带顶杆,在第二步开始变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图片照的太小了,看不清。描述的信息和问题不够清晰。 所以分析不了变形的原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8 21:46
      你好,有问题请开讨论或求助新帖。 到时自会有人过来帮你的。 PS:问题附图和相关信息, 表明你问题所在及完善履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8 21:38
      发表于 2017-11-19 00:35: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拉伸第二步开始变形,

      点评

      第二步开始变形,怎么变形?变成啥样?料带图片呢? 原因非常之多,归根结底还是结构,细节木有做到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9 10:39
      发表于 2017-11-19 00:36: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我每次发的照片都看不清

      点评

      因为你照的就不清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9 10:37
      发表于 2017-12-5 22: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此贴学又涨姿势了,感谢楼主,感谢其他前辈
      发表于 2017-12-12 10: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师父的帖子是最有深度的,又受教了:victory::lol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不容易回答。看到这样帖子的人大概会有两种类型吧,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另类是不屑于回答。好像自己的水平也就停留在初级水平,惭愧!:$
      发表于 2017-12-16 09: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啊!~!·
      发表于 2017-12-23 17: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18-4-29 17: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先去查查资料,再来跟大师讨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招聘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求职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技术求助 上一条 /5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模具论坛 ( 浙ICP备15037217号 )

      GMT+8, 2025-5-4 17: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客服电话:0577-61318188
      模具论坛交流群:
      模具论坛交流群
      工作时间:
      08: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