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微信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冲压 注塑 求助
    回车查看更多
    论坛可能已存在您要发布的主题帖 关闭
      查看: 9435|回复: 27

      [原创] 关于"起皱"的外文资料全文翻译(5千多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6-5 2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译文:
      ——F.—KChen and Y.—CLiao
      台湾大学机械设计研究所
      拉深模设计中拉深壁起皱的分析

      在带有斜度的方形盒和带有阶梯的方形盒的拉深中发生的起皱现象一直在被研究。这两中类型的起皱现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全都发生在相对无支撑、无压边的壁拉深中。在带有斜度的方形盒的拉深中,常受到工序参数的影响,例如:模具的间隙值和压边力等,所以常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来研究分析起皱的发生。模拟的结果表明模具的间隙值越大,起皱现象就越严重,而且增加压边力也不能抑制和消除起皱现象的发生。在带有阶梯的方形盒拉深的起皱现象分析中,常通过实际生产中一种近似的几何结构来研究、试验。当凸模与阶梯边缘之间的金属板料在拉深时分布并不均衡,就会在侧壁发生起皱现象。为了消除起皱现象的发生,一个最优的模具设计常采用有限元的方法进行分析。模拟的结果和起皱试验论证了有限元分析的准确性,并且表明了使用有限元分析在拉深模具设计中的优越性。


      关键词:侧壁起皱;拉深模;带有阶梯的方形盒;带有斜度的方形盒
      一、介绍:
      起皱是金属板料成形中常见的失效形式之一。由于功能和视觉效果的原因,起皱通常是不能为零件制品所能接受的。在金属板料成形加工中通常存在三种类型的起皱现象:法兰起皱;侧壁起皱和由于残余压应力在未变形区产生的弹性变形。在冲压复杂形状的时候,拉深壁起皱就是在模具型腔中形成的褶皱。由于金属板料在拉深壁区域内相对无支撑,因此,消除拉深壁起皱比抑制法兰起皱要难得多。我们知道在不被支撑的拉深壁区域中材料的外力拉深可以防止起皱,这可以在实践中通过增加压边力而实现,但是运用过大的拉深力会引起破裂失效。因此,压边力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一方面可以抑制起皱,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破裂失效。合适的压边力范围是很难确定的,因为起皱在拉深零件的中心区域以一个复杂的形状形成,甚至根本不存在一个合适的压边力范围。
      为了研究起皱的原因,Yoshida et al.发明了一个试验,即:一张薄板延着对角的一个方向进行不均匀拉深。他们还提出了一个近似的理论模型,起皱的初始是由于弹性变形导致横向压力发展成为不均匀的压力场。Yu et al.用试验和理论分析的方法来研究起皱问题。他们发现根据他们的理论分析,起皱发生在两个环形的起伏处,而且试验结果指出了4—6处起皱。NarayanasamySowerby通过圆锥形凸模和半球形凸模的拉深来研究金属板料的起皱。同时,他们也试图整理防止发生起皱的特性参数。

      这些试验都仅仅围绕在与简单形状成形有关的起皱问题上,例如:一个圆形的盒件等等。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3D动态有限元方法的应用成功,使得解决金属板料成形复杂形状的起皱现象的分析变成了可能。目前,研究人员都使用3D有限元方法来分析带有斜度的方形盒和带有阶梯的方形盒零件拉深时在拉深壁处由于金属板料流动引起的褶皱,在成形过程中的参数的影响因素。

      一个有斜度的方形盒,如图1a)所示,盒形件的每一个倾斜的拉深壁都与圆锥盒形件相似。拉深成形过程中,在拉深壁处的金属板料是相对无支撑的,因此,褶皱是倾斜的。在目前的研究中,各种关于起皱的成型过程参数都被研究。在带有阶梯的方形盒件的案例中,如图1b)所示,观察到了另一种类型的起皱。在当前的研究中,为了得出分析的效果,实际生产用阶梯形结构的零件来研究。使用有限元方法可以分析出起皱的原因,并且可以使一个最优的模具设计消除起皱现象。有限元分析使得模具设计在实际生产中更为合理化。

      二、有限元模型
       楼主| 发表于 2008-6-5 23: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模具的几何结构(包括凸模、凹模、压边装置等等),通过使用CADPRO/ENGINEER来设计。使用CAD3个节点或4个节点形成壳形的单体,进而在模型上形成网格体系。使用有限元模拟,模型被视为是刚性的,并且相对应的网格仅仅可以定义模型的几何形状,不能对压力进行分析。使用CAD所建立的4个节点的壳形单体可以为板料创建网格体系。图2给出了模型完全建立时的网格体系和用以成形带有斜度的方形盒件的金属板料。由于对称的原因,仅仅分析了零件的1/4。在模拟过程中,金属板料放在压边装置上,凹模向下移动,夹紧板料。凸模向上移动,拉深板料至模具型腔。

      为了精确的完成有限元分析,金属板料的实际压力——拉力的关系需要输入相关的数据。从目前的研究来看,金属板料的深拉深的特性参数已经用于模拟。一个拉深的实验已经用于样品的生产,并且沿着压延方向和与压延方向成45°和90°的方向切断。平均的流动压力σ可以通过公式σ=(σ0+2σ45+σ90/4,计算出来,进而准确测量出实际拉力,如图3所示,已经用于带有斜度的方形盒件和带有阶梯的方形盒件的拉深。

      目前研究中的所有模拟都在SGI Indigo2工作站使用有限元可调拉深程序完成。完成了用于模拟所需数据的输入(假定凹模速度为10m /s,并且平均摩擦系数为0.1)。

      三、带有斜度的方形盒件的起皱

      一个带有斜度的方形盒可以给出草图的相关尺寸,如图1a)所示。从图1a)可以看出方形凸模顶部每边的长度为2Wp,凹模开口长度为2Wd以及拉深高度H——影响起皱所考虑的关键性尺寸。凹模的口部尺寸与凸模顶部尺寸差值的一半为凸模的间隙,即:G=WdWp。拉深壁处金属板料相对无支撑的程度可能取决于凸模的间隙,并且增加压边力也可能一直起皱现象的发生。对有斜度的方形盒拉深中发生起皱有关系的两个参数——凸模间隙和压边力,他们对起皱的影响也正在研究之中。

      1. 凸模间隙的影响

      为了研究凸模间隙对起皱的影响,现在分别用凸模间隙为20mm30mm50mm的带有斜度的方形盒进行拉深模拟。在每次模拟拉深中,凹模口部尺寸为200mm固定不变,并且拉深高度均为100mm。在3次模拟中,均使用尺寸为380mm×380mm的方形板料,且板料厚度均为0.7mm,凹模对板料的压力——拉力关系,如图3所示。

      模拟结果表明:三个有斜度的方形盒均发生了起皱现象,图4给出了凸模间隙为50mm的方形盒的形状。从图4可以看出,起皱分布在拉深壁处,并且拉深壁邻近的拐角处起皱现象尤为严重。经分析,在拉深过程中,起皱是由于拉深壁处存在过大的无支撑区域,而且凸模顶部和凹模口部长度的不同是由于凸模间隙的存在。在凸模顶部与凹模之间的金属板料的延伸变得不稳定,是由于断面压力的存在。在压力作用下,金属板料的无约束拉深是在拉深壁处形成褶皱的主要原因。俄日了比较三个不同凸模间隙的试验结果,需要引入两个主应力的比值β,β为εmin/εmax, εmin/εmax是主应力相对的最大值和最小值。HosfordCaddell指出,β值比临界值更重要,如果起皱发生,那么β值越大,起皱现象就可能越严重。

      如图4和图5的曲线所示,三次不同凸模间隙的拉深模拟,延M——N截面的相同拉深高度处的β值。从图5可以看出,在3次模拟位于拉深壁的拐角处起皱比较严重,在拉深壁的中间起皱比较弱。还可以看出,凸模间隙越大,比值β就越大。因此,增加凸模间隙将可能增加带有斜度的方形盒件在拉深壁处起皱的可能性。

      2. 压边力的影响

      众所周知,增加压边力可以帮助削弱拉深过程中发生的褶皱。为了研究增加压边力的影响,采用凸模间隙为50mm,不同的压边力数值来对有斜度的方形盒进行拉深起皱的模拟。压边力从100KN增加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6-5 23: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600KN,以提供压边力0.33Mpa1.98Mpa。其他模拟条件和先前的规定保持一致(在模拟当中采用了300KN的压边力)。

      模拟结果表明:增加压边力并不能消除拉深壁处起皱现象的发生。如图4所示,在M——N截面处的β值,和压边力分别为100KN600KN的拉深相比较,模拟结果指出,在M——N截面处的β值都是相同的。为了分析两次不同压边力时出现起皱的不同,从拉深壁顶部到直线M——N处,5处不同高度截面进行分析,如图4所示,图6给出了所有情况的曲线。从图6可以看出,几种情况截面处的波度是相似的。这就证明压边力与有斜度的方形盒件拉深中的起皱现象无关,因为褶皱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拉深壁处大面积无支撑区域存在较大的横断面压力,所以压边力并不影响凸模顶部与凹模肩部之间的制件形状的不稳定状况。

      四、带有阶梯的方形盒件

      在带有阶梯的方形盒件的拉深中,即使凸模间隙不是这样重要,而在拉深壁处仍然会发生起皱。图1b)所示为带有阶梯的方形盒件拉深用的凸模,图1b)给出了拉深壁C和阶梯处DE。目前,实际生产中一直在研究这种类型的几何结构。生产中,板料的厚度为0.7mm,压力——拉力关系从应力试验中获得,如图3所示。

      这种拉深件的生产是通过深拉深和整形两个工序组成的。由于凸模拐角处的小圆角半径和复杂的几何结构,导致载盒形件的顶部边缘发生破裂,在盒形件的拉深壁处发生褶皱,如图7所示。从图7种可以看出,褶皱分布在拉深壁处,尤其在阶梯边缘的拐角处更为严重,如图图1b)所示的A——DB——E处。金属板料在凸模顶部的边缘开裂,而形成破裂,如图7所示。

      为了对拉深过程中金属板料出现的变形现象有更深一部的了解,生产中仍然采用了有限元分析方法。最初的设计已经用有限元模拟完成。模拟的盒形件外形如图8所示。从图8可以看出,盒形件顶部边缘的网络拉深比较严重,褶皱部分在拉深处,这与实际生产中的状况是一致的。

      小的凸模圆角,例如A——B边缘的圆角和凸模拐角A处的圆角,如图1b)所示,是拉深壁处破裂的主要原因。然而,根据有限元分析的结果,通过加大上述两处圆角可以避免破裂的产生。较大的拐角圆角这种想法通过实际生产加工被验证是可行的。

      还有一些试验也是模拟褶皱的。最初时将压边力增加到初始值的2倍。然而,正如和有斜度的方形盒件拉深时获得的结论是一样的,压边力对起皱的影响并不是最主要的。相同的结论是增大摩擦或者增加坯样的尺寸。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通过增加压边力是不能抑制起皱现象的发生的。

      起皱的形成是由于在某些区域发生多余的金属板料流动,所以应在起皱的区域增加拉杆装置来控制多余的金属料流。拉杆应加到平行于起皱的方向,以便能有效的控制多余的金属料流。在这种理论分析下,两个拉杆应加到拉深壁的临近处,如图9所示以便能控制多余的金属料流。模拟的结果表明:正如所期望的那样,通过拉杆的作用阶梯拐角处的起皱被控制住了,但是一些褶皱还是存在于拉深尾处。这就表明:需要在拉深壁处设置更多的拉杆,以控制多余的金属料流。但是从结构设计的角度考虑,这种结构是不可行的。

      在拉深工序中采用有限元的分析的优点之一就是可以通过拉深模拟来检视、控制金属板料的形状变形,而这些在实际生产中是不可能做到的。在拉深过程中,仔细地看金属板料的流动,可以看出金属板料首先由凸模拉深进凹模腔内,直到金属板料到阶梯边缘D——E处时,褶皱才开始形成。褶皱的形状如图10所示。有限元分析还可以为模具设计的改进提供相关的数据信息。

      最初推断发生起皱的原因是由于凸模拐角圆角A处和阶梯拐角圆角D处的金属板料不均匀、不稳定拉深形成的。因此,模具应设计成在阶梯拐角处切断一部分,如图11所示,以有利的改善拉深条件。通过增加阶梯边缘而使板料均匀、稳定的拉深。然而在拉深壁处还是存在起皱现象。结果指出:起皱的原因是由于凸模顶部边缘和整个阶梯边缘的板料不均匀、不稳定的拉深,这与凸模拐角和阶梯拐角不同。毫无疑问,模具的设计结构应有两处需要调整,一处是切断整个阶梯;另一处是增加拉深工序,使用2次拉深
       楼主| 发表于 2008-6-5 23: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获得期望的形状。如图12所示,是这种成形方法模拟出的外形。如果较低的台阶被切断去处,那么这种盒形件的拉深就与矩形盒件的拉深十分相似,详见图12。从图12可以看出,褶皱被去除了。

      在两次拉深过程中,金属板料首先拉深成较深的台阶,如图13a)所示。因此,较低的阶梯是在第二次拉深工序中形成的,此时,可以获得我们所期望的外形,如图13b)所示。从图13b)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带有阶梯的方形盒件通过两次拉深被制作出来,而且没有褶皱。在两次拉深工序中,如果假想使用相反的顺序拉深,较低的阶梯首先成形,然后再拉深成较高的台阶,那么在较深台阶的边缘处,如图1bAB处,容易形成破裂现象,因为凹模中在较低阶梯处的金属板料很难流动。

      有限元模拟分析指出要想获得理想的带有阶梯的方形盒件,使用一次拉深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然而,使用两次拉深则增加了生产成本,因为模具成本和制造成本增加了。为了维持较低的生产成本,设计师对盒形件外形做了适当的修改,并且根据有限元模拟的结果,修改了模具,切断去除了较低的阶梯,如图12所示。修改之后,拉深模制造出来了,并且盒形件消除了褶皱问题,如图14 所示。盒形件的外形也与用有限元模拟所获得的外形效果一样好。

      为了更进一步验证有限元模拟的结论,将从模拟的结果中获得的截面GH处的板料厚度的分布情况与实际生产中的情况进行比较。比较情况如图15所示。从图15的比较情况可以断定通过有限元模拟的厚度分布于实际生产的情况基本上一致。这就证明了有限元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五、简要论点及结束语

      在拉深过程中发生的两种类型的褶皱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以及对起皱原因做的试验,最终发现了抑制起褶皱的方法。

      第一种类型的起皱出现在带有斜度的方形盒件的拉深壁处。在凹模口部的高度尺寸和凸模顶部的高度尺寸等因素中,起皱的发生归因于较大的凸模间隙。较大的凸模间隙会导致拉深到凸模顶部与凹模肩部的金属板料处产生较大的无支撑区域。金属板料的较大无支撑区域容易形成起皱。有限元模拟表明这种类型的起皱是不能通过增加压边力而抑制的。

      另一种类型的起皱发生在实际生产中带有阶梯的几何结构的方形盒件中。研究发现即使凸模间隙影响不是很重要,起皱还是会发生在阶梯上面的拉深处。根据有限元分析,起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凸模顶部和台阶边缘之间的不均匀拉深造成的。为了避免起皱,在模具设计中使用有限元模拟做了一些试验,试验最终确定的最优设计就是将阶梯去除。修改后的模具设计生产出了无缺陷的盒形零件。模具分析的结果和实际生产所获得的结论证明了有限元分析的准确性和使用有限元模拟的有效性。因此可以说:有限元方法可以取代传统的实际生产试验的昂贵的方法。





      鸣谢:

      作者感谢中国国家科技委员会给予这个课题授予NSC862212E002028

      感谢KYM为此课题提供试验用的实际生产样件。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6-6 10: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how many years should be expended and how many enthusiasm should be devoted before a professional artical can be translated precisely!
      发表于 2009-5-27 00: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1

      到处找的   谢谢了
      发表于 2009-5-27 00: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下不了啊  郁闷
      发表于 2009-5-28 11: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家伙。。顶起来,不错了不错了、
      发表于 2009-6-1 02: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 谢谢LZ
      发表于 2009-6-1 09: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 顶.....
      发表于 2009-6-1 10: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下不了啊.....
      发表于 2009-6-9 09: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洒洒水地上的对付对付的
      发表于 2009-6-9 09: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付对付对付对付对付的
      发表于 2009-6-21 09: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good job!!! thanks a millions.
      发表于 2009-7-12 20: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符合需求,太过于3Q了啊啊啊
      发表于 2009-9-24 12: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发表于 2009-10-28 23: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very good ,thanks
      发表于 2009-10-29 13: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了。。。

      真是太感谢了。。
      发表于 2010-6-9 21: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弯曲件和拉深件上的冲孔位置
      发表于 2010-6-9 22: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楼主 的帖子

      可以获得期望的形状。如图12所示,是这种成形方法模拟出的外形。如果较低的台阶被切断去处,那么这种盒形件的拉深就与矩形盒件的拉深十分相似,详见图12。从图12可以看出,褶皱被去除了。

      在两次拉深过程中,金属板料首先拉深成较深的台阶,如图13(a)所示。因此,较低的阶梯是在第二次拉深工序中形成的,此时,可以获得我们所期望的外形,如图13(b)所示。从图13(b)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带有阶梯的方形盒件通过两次拉深被制作出来,而且没有褶皱。在两次拉深工序中,如果假想使用相反的顺序拉深,较低的阶梯首先成形,然后再拉深成较高的台阶,那么在较深台阶的边缘处,如图1(b)A—B处,容易形成破裂现象,因为凹模中在较低阶梯处的金属板料很难流动。

      有限元模拟分析指出要想获得理想的带有阶梯的方形盒件,使用一次拉深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然而,使用两次拉深则增加了生产成本,因为模具成本和制造成本增加了。为了维持较低的生产成本,设计师对盒形件外形做了适当的修改,并且根据有限元模拟的结果,修改了模具,切断去除了较低的阶梯,如图12所示。修改之后,拉深模制造出来了,并且盒形件消除了褶皱问题,如图14 所示。盒形件的外形也与用有限元模拟所获得的外形效果一样好。

      为了更进一步验证有限元模拟的结论,将从模拟的结果中获得的截面GH处的板料厚度的分布情况与实际生产中的情况进行比较。比较情况如图15所示。从图15的比较情况可以断定通过有限元模拟的厚度分布于实际生产的情况基本上一致。这就证明了有限元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五、简要论点及结束语

      在拉深过程中发生的两种类型的褶皱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以及对起皱原因做的试验,最终发现了抑制起褶皱的方法。

      第一种类型的起皱出现在带有斜度的方形盒件的拉深壁处。在凹模口部的高度尺寸和凸模顶部的高度尺寸等因素中,起皱的发生归因于较大的凸模间隙。较大的凸模间隙会导致拉深到凸模顶部与凹模肩部的金属板料处产生较大的无支撑区域。金属板料的较大无支撑区域容易形成起皱。有限元模拟表明这种类型的起皱是不能通过增加压边力而抑制的。

      另一种类型的起皱发生在实际生产中带有阶梯的几何结构的方形盒件中。研究发现即使凸模间隙影响不是很重要,起皱还是会发生在阶梯上面的拉深处。根据有限元分析,起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凸模顶部和台阶边缘之间的不均匀拉深造成的。为了避免起皱,在模具设计中使用有限元模拟做了一些试验,试验最终确定的最优设计就是将阶梯去除。修改后的模具设计生产出了无缺陷的盒形零件。模具分析的结果和实际生产所获得的结论证明了有限元分析的准确性和使用有限元模拟的有效性。因此可以说:有限元方法可以取代传统的实际生产试验的昂贵的方法。





      鸣谢:

      作者感谢中国国家科技委员会给予这个课题授予NSC—86—2212—E002—028。

      感谢KYM为此课题提供试验用的实际生产样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招聘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求职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技术求助 上一条 /5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模具论坛 ( 浙ICP备15037217号 )

      GMT+8, 2025-4-24 19: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客服电话:0577-61318188
      模具论坛交流群:
      模具论坛交流群
      工作时间:
      08: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