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微信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冲压 注塑 求助
    回车查看更多
    论坛可能已存在您要发布的主题帖 关闭
      查看: 3718|回复: 20

      数控设备选用原则 (最近好像有朋友要买数控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5 2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1952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数控设备以来,数控设备就显示了无比的生命力,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数控技术发展迅猛,几乎渗透到了制造业的所有领域。
      进入21世纪,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信息技术与数控设备相结合,将成为数控设备发展的重要趋势,这将加速数控设备的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和无人化。
      正因为数控设备的先进性、复杂性和发展的迅速性,以及品种型号、档次的多样性,而且价格又相对比较昂贵,就决定了选用数控设备的复杂性、难度和慎重性。所以,在选用数控设备时,应由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深入细致地调研,或委托有经验的数控专家组成的咨询中介机构进行咨询或代理,以便正确地选用数控设备。
      那么,究竟如何选用数控设备呢?这要根据加工对象的工艺要求、企业经济环境和使用环境等诸多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很难描述得十分具体。这里就以下几个原则谈几点意见,供用户参考。
      一、工艺适应性原则

      工艺适应性原则主要指所选用的数控设备功能必须适应被加工零件的形状尺寸、尺寸精度和生产节拍等要求。
      形状尺寸适应性。所选用的数控设备必须能适应被加工零件合理群组的形状尺寸要求。这一点应在被加工零件工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这里要注意的是防止由于冗余功能而付出昂贵的代价。
      加工精度适应性。所选择的数控设备必须满足被加工零件群组的精度要求。为了保证加工精度不超差,必须考察生产厂家给出的数控设备精度指标保证有三分之一的储备量。但要注意不要一味地追求不必要的高精度,只要能确保零件群组的加工精度就可以了。
      在考察数控设备给出的精度指标时,要注意采用的是什么标准。国际上常用的精度标准有ISO、JIS、ASME和VDI(分属于国际、日本、美国和德国) ,此外还有中国的GB和英国的BS。
      生产节拍适应性。根据加工对象的批量和节拍要求来决定是用一台数控设备来完成加工,还是选择几台数控设备来完成加工,或者是选择柔性单元、柔性制造系统来完成加工,或者是选择柔性生产线、专用机床和专用生产线来完成加工。
      数控设备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柔性化和灵活性,最适合轮番生产和产品更新换代快的要求。如果产品生命周期较长且批量大,选用专机、专线来保证生产率和生产节拍要求也许更为合理。
      选用数控设备还要注意上下工序间的节拍协调一致,要注意外部设备的配置、编程、操作、维修等支撑环境。如果它们都不能协调运行,再好的数控设备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二、市场占有率原则

      市场占有率高的数控设备说明是旺销产品,已受到多数用户的青睐和肯定,一般不会有太多质量低劣的情况。
      市场占有率高的旺销数控设备必须是批量产品,其设计结构和工艺基本上是经过多次修改和考验的,应该是比较成熟的产品,产品质量应该能得到保证。
      三、可靠性原则

      数控设备的可靠性是广大数控设备用户特别关心的焦点问题,因此在选用数控设备时必须认真对待。
      数控设备是否经过可靠性考核,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平均无故障时间标准(规定为500小时)。
      多数用户对某种数控设备可靠性评价如何?在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的布置下,全国数控机床用户委员会对一些数控设备组织过数控设备用户满意度评价,用户评价的平均分数达到80分以上者才认为被用户所认可,选购设备时不防向全国数控机床用户委员会咨询。
      四、优化配置原则

      数控设备的配置既要满足被加工零件的功能要求,又要保证质量稳定可靠,还要做到经济合理。
      机械结构是否经过优化设计,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有足够的刚性和稳定性,是否选用了优质材料和有效的工艺处理,以保证其稳定性,对这些应进行考察。
      应要求数控设备生产厂家提供各种关键配套产品的配置清单及生产厂家(附在合同后),防止数控设备生产厂家以次充好,影响整机质量。
      配套产品应从国内外著名厂家批量生产的优良产品中选用,特别是数控系统、进给伺服系统、主轴驱动系统、主轴和滚珠丝杠用轴承、滚珠丝杠系统、PC及电气件、液压件等,必须选择好的批量生产的配套产品。
      五、维修备件供应原则

      对于进口数控设备来讲,用户经常遇到维修备件供应难的问题。要么是供应渠道不畅,供应时间周期长,要么是原来的备件已淘汰,厂家专门做此种备件价格十分昂贵,要么就是无法弄到。解决的办法应考虑以下情况:第一,在订货时对于关键易损件要同时订购维修备件;第二,供应商能通过中国备件保税库供应备件,可随时选购;第三,供货商应保证备件淘汰后能以合理的价格提供功能代替备件或原设计采用的备件,否则造成的损失也是可观的。     
      六、质量保证原则

      选用数控设备时,不但要考核数控设备本身的质量,还要考核数控设备生产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完善性和可信性。
      考核数控设备整机生产企业是否通过ISO9000有关标准的认证。因为,是否通过ISO9000有关标准的认证, 对于企业产品的质量保证的差别是很大的。通过认证,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物质条件上都会全面得到保证。
      考核数控设备整机生产企业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选择重大昂贵数控设备时应该由数控设备用户的技术专家和自己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共同到数控设备生产厂进行实地考察。
      考核数控设备整机生产企业的分承包方。 即数控设备配套产品生产企业是否通过ISO9000有关标准的认证,所需配套产品应该从通过ISO9000标准认证的企业中选配。
      考核数控设备生产企业工艺装备水平。 工艺装备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物资手段。
      派驻质量监察员。 对于重大昂贵的成套数控设备,在选定生产企业后,必要时可派有经验的质量管理专家以质量监察员的身份进驻该企业,对重点关键质量环节进行监察,以保证制造质量,避免造成损失。
      七、维修服务网络原则

      在选择数控设备时,一定要考核数控设备生产企业及其配套产品生产企业的售前和售后服务网络是否健全,服务队伍的素质是否能胜任工作,服务能否及时,是否能履行承诺。这一点非常重要,不容忽视,应该在合同条款中加以明确,并规定索赔事项。对于在中国没有维修服务网点,或者虽然有维修网点,但开同虚设不起作用的企业,原则上是不能订货的。
      八、避免风险原则

      避免技术性风险。 对一技术复杂而昂贵的数控设备,选用时应采取交钥匙工程的方法签署技术合同和商务合同。要求订货前做工艺设计、动态模拟仿真或实切实验,订货时要求供应商提供全套工艺及刀具,到货后要求负责安装调试,要求负责操作人员的编程、操作和维护的培训,要求负责典型加工零件的试切,直以全部满足用户零件加工要求和生产节拍要求以及稳定用于生产为止。
      供应商敢不敢承担这样的交钥匙合同,也是对他们实力的严峻考验。
      避免资信风险。 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骗局和陷阱还是存在的,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结果无法向领导和职工交代。为了避免这种风险,要对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除了对产品技术质量和服务质量考察外,还要通过银行或可信的渠道考察其资信情况。供应商的负债率最好不超过70%,负债率过高随时都有破产的危险。
      除了考察供应商的负债率和生产形势外,还要考察供应商的流动资金状况。流动资金十分困难的企业,你向他们订了货,交了预付款,但他们把预付款挪作他用,因此造成无法交货或交货严重拖期,损失的还是用户。
      九、环保安全原则

      数控设备也有漏洞、 漏水、漏气的现象,这会污染环境和造成浪费,应该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对于工艺过程材料,如果含有对人身有害的物质,则不应该超标。目前,我国已开始对企业进行环保标准认证,通过此项认证的企业,也应该成为我们订货时优先选择的企业。
      数控设备配套的电气产品往往都有安全要求, 这些产品要达到安全标准,最好能通过安全认证。
      十、科学验收原则

      常常发现一些企业,可以以昂贵的代价购买数控设备,而不肯花钱请权威机构进行品质验收。有的外商就抓住了这个弱点,或者以次充好,或者发出他们的不合格品给中国的用户。而中国用户又没经过权威机构进行科学严格的验收,让他们蒙混过关,当用户发现时也过了索赔期,结果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除了请权威机构进行科学的、严格的验收外,还要明确拟定试验的生产零件和批量,以便实地考核数控设备的质量和工艺适应性。
      十一、性能价格比原则

      数控设备的价格主要取决于技术水平的先进性,质量和精度的好坏,配置的高低以及质量保证费用等。对数控设备的价格必须进行综合考虑,不要一味追求低价格。但也要防止价格上的欺骗,出了高价而没有买到好的产品;或者是买的设备水平、质量都不错,但却不值那么多钱,结果心里不平衡。只要认真地货比一家,比产品水平、比质量、比配置、比功能、比运行费用,最后再比价格,是可以买到性能价格比合理的数控设备的。如果通过有信誉的专业技术机构进行咨询代理,也是可以选购到性能价格比合理的数控设备的。
      招标采购也要采用货比三家的选购办法,但是拟定的标的往往不能把决定产品水平的结构、工艺、质量和服务等许多指标加以量化。在标书中只能列出考核的一系列菜单式指标,结果按低价原则中标未必能获得满意的产品。因此建议,即使是招标采购,也要按照性能价格比的原则进行评标,不要一味追求低价而落入低价的陷阱。   
       楼主| 发表于 2003-11-5 2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工中心的选用
      1.被加工对象的选定

      确定选购对象之前,首先要明确准备加工的对象。一般来说,具备下列特点的零件适合在加工中心加工:
      多工序集约型工件 指在一个工件上需要用许多把刀具进行加工。
      定位繁琐的工件 例如有一定位孔距精度要求的多孔加工,利用机床定位精度高的特点,很方便实施。
      重复生产型的工件 适合加工单件小批量生产。小批量指在1-100件,每批数量不多,但又需要重复生产。另外,即使工件形状尺寸不同,但又是相似工件,易于实现成组加工(GT)工艺的零件。
      复杂形状的零件 模具、航空零件等复杂形状工件,能借助自动程序编制技术在加工中心上加工各种异形零件。
      箱体类、板类零件 在卧式加工中心上利用回转工作台,对箱体零件进行多面加工,如主轴箱体、泵体、阀体、内燃机缸体等。如果连顶面也要一次装夹中加工,可选用五面体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适合加工箱盖缸盖、平面凸轮等。龙门加工中心用于加工大型箱体、板类零件,如内燃机车缸体、加工中心立柱、床身、印刷墙板机等。
      2.机床规格的选定

      根据确定的加工工件的大小尺寸,相应确定所需机床的工作台尺寸和三个直线坐标系的行程。工作台尺寸应保证工件在其上面能顺利装夹工件,加工尺寸则必须在各坐标行程内,此外还要考虑换刀空间和各坐标干涉区的限制。
      3.机床精度的选定

      加工中心的精度分类为普通型和精密型,其主要精度项目见下表: 加工中心主要精度项目 精度项目 普通型(mm) 精密型(mm)  
      直线定位精度 ±0.01/全程 ±0.005/全程  
      重复定位精度 ±0.006 ±0.002  
      铣圆精度 0.03-0.04 0.015

      用户根据工件的加工精度要求,选用相应精度等级的机床,批量生产的零件,实际加工出的精度数值可能是定位精度的1.5-2倍。普通型机床批量加工8级精度工件,精密机床加工精度可达5-6级,但要有恒温等工艺条件,所以精密型机床使用严格,价格高。
      4.刀库容量的选定

      加工中心的制造厂家对同一种规格的机床,通常都设2-3种不同容量刀库,例如卧式加工中心刀库容量有30、60、80等,立式加工中心有16、24、32把容量的刀库。
      用户在选定时,可以根据被加工工件的工艺分析结果来确定所需数量,通常以需要一个零件在一次装夹中所需刀具数来确定刀库的容量,因为换另一零件加工时,需要重新安排刀具,否则刀具管理复杂并容易出错。
      从统计数据来看立式加工中心选用20把刀左右的刀库,卧式加工中心则选用40把刀左右的刀库为宜。当然要根据实际需要最后确定。用于柔性制造单元(FMC)或柔性制造系统(FMS)的加工中心机床,其刀库容量应选大容量刀库,甚至配置可交换刀库。
      5.机床选择功能及附件的选定

      选定加工中心机床时,除了基本功能和基本件以外,还有提供用户根据自身要求选用的功能和附件,称选择功能、选择附件(任选附件)。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可供选择的内容越来越多,其构成价格在主机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所以不明确目的大量选用附件也是不经济的,所谓“有备无患”的订购指导思想实质上是浪费。因此选订时要全面分析,还要适当考虑长远因素。
      选择功能主要对于数控系统而言,对那种价格增加不多,但对使用带来许多方便的功能,应适当配置齐全一点,而对可以多台机床公用的附件,就可以考虑一机多用,但必须考虑接口是通用的。
      6.加工节拍与机床台数估算

      根据已经选定的工件,然后分析工艺路线,在这个工艺路线中选出准备在加工中心上加工的工序,对这些工序作工时节拍估算。
      根据现用工艺参数,估算每道工序的切削时间,而辅助时间通常取切削时间的10%-20%。另外中小型加工中心的每次换刀时间约需10-20秒,这样单工序时间为:
      t单序=t切+t辅+(10-20s)=t切+(10%-20%)t切+(10-20s)
      有了单工序时间就不难计算出年产量。一年300个工作日,机床开动率按75%-85%计算,如果计算结果产量达不到目标值,但相差不多、修改工艺参数;如果差距很大,应考虑增加机床台数配置。  

       楼主| 发表于 2003-11-5 2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工中心的调试与验收
      一.加工中心的调试

      机床调试的目的是考核机床安装是否稳固,各传动、操纵、控制等系统是否正常和灵敏可靠。
      调试试运行工作依以下步骤进行:
      按说明书的要求给个润滑点加油,给液压油箱灌入合乎要求的液压油,接通气源。
      通电,各部件分别供电或各部件一次通电试验后,再全面供电。观察各部件有无报警、手动各部件观察是否正常,各安全装置是否起作用。即使机床的各个环节都能操作和运动起来。
      灌浆,机床初步运转后,粗调机床的几何精度,调整经过拆装的主要运动部件和主机的相对位置。将机械手、刀库、交换工作台、位置找正等。这些工作做好后,即可用快干水泥灌死主机和各附件的地脚螺栓,将各地脚螺栓预留孔灌平。
      调试,准备好各种检测工具,如精密水平仪、标准方尺、平行方管等。
      精调机床的水平,使机床的几何精度达到允许误差的范围内,采用多点垫支撑,在自由状态下将床身调成水平,保证床身调整后的稳定性。
      用手动操纵方式调整机械手相对于主轴的位置,使用调整心棒。安装最大重量刀柄时,要进行多次刀库到主轴位置的自动交换,做到准确无误,不撞击。.将工作台运动到交换位置,调整托盘站与交换工作台的相对位置,达到工作台自动交换动作平稳,并安装工作台最大负载,进行多次交换。
      检查数控系统和可编程控制器PLC装置的设定参数是否符合随机资料中的规定数据,然后试验各主要操作功能、安全措施、常用指令的执行情况等。
      检查附件的工作状况,如机床的照明、冷却防护罩、各种护板等。
      一台加工中心安装调试完毕后,由于其功能繁多,在安装后,可在一定负载下经过长时间的自动运行,比较全面的检查机床的功能是否齐全和稳定。运行的时间可每天8小时连续运行2到3天或每24小时连续运行1到2天。连续运行可运用考机程序。
      二.加工中心的验收

      加工中心的验收是一项复杂的检测技术工作。它包括对机床的机、电、液、气各部分的综合性能检测及机床静、动态精度的检测。在我国有专门的机构,即国家机床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用户的验收工作可依照该机构的验收方法进行,也可请上述机构进行验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加工中心几何精度检查
      加工中心的几何精度是组装后几何形状误差,其检查内容如下:
      工作台的平面度
      各坐标方向移动的相互垂直度
      X轴方向移动岁工作台面的平行度
      Y轴方向移动岁工作台面的平行度
      X轴方向移动对工作台上下型槽侧面的平行度
      主轴的轴向窜动
      主轴孔的径向跳动
      主轴箱沿Z坐标方向移动对主轴轴心线的平行度
      主轴回转轴心线对工作台面的垂直度
      主轴箱在Z坐标方向移动的直线度
      常用的检测工具有:精密水平仪、直角尺、精密方箱、平尺、平行光管、千分表或测微仪、高精度主轴心棒及刚性好的千分表杆。每项几何精度按照加工中心的验收条件的规定进行检测。注意:检测工具的等级必须比所测的几何精度高一等级。同时,必须在机床稍有预热的状态下进行,在机床通电后,主轴按中等转速回转15 分钟以后再进行检验。
      机床性能验收
      根据《金属切削机床实验规范总则》规定的试验项目如下: 试验项目 可靠性 空运转振动 热变形 静刚度  
      抗振性切削 噪声 激振 定位精度  
      主轴回转精度 直线运动不均匀性 加工精度   
       
      对机床做全面性能试验必须高精度的检测仪器。在具体的机床验收时,各验收内容可按照机床厂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
       楼主| 发表于 2003-11-5 2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工中心操作要点
      作为一个熟练的操作人员,必须在了解加工零件的要求、工艺路线、机床特性后,方可操纵机床完成各项加工任务。因此,整理几项操作要点供参考:
      为了简化定位与安,夹具的每个定位面相对加工中心的加工原点,都应有精确的坐标尺寸。
      为保证零件安装方位与编程中所选定的工件坐标系及机床坐标系方向一致性,及定向安装。
      能经短时间的拆卸,改成适合新工件的夹具。由于加工中心的辅助时间已经压缩得很短,配套夹具的装卸不能占用太多时间。
      夹具应具有尽可能少的元件和较高的刚度。
      夹具要尽量敞开,夹紧元件的空间位置能低则低,安装夹具不能和工步刀具轨迹发生干涉。
      保证在主轴的行程范围内使工件的加工内容全部完成。
      对于有交互工作台的加工中心,由于工作台的移动、上托、下托和旋转等动作,夹具设计必须防止夹具和机床的空间干涉。
      尽量在一次装夹中完成所有的加工内容。当非要更换夹紧点时,要特别注意不能因更换夹紧点而破坏定位精度,必要时在工艺文件中说明。
      夹具底面与工作台的接触,夹具的底面平面度必须保证在0.01-0.02mm以内,表面粗糙度不大于Ra3.2µm。加工中心的生产管理技术
      加工中心的使用是一项具有一定规模的复杂的技术工程。它涉及到生产管理、技术管理、人才培训等一系列工作。各项工作都应遵行一定的原则运行。这个原则就是充分发挥加工中心效益的保证系统。因此,重视使用技术是一方面,重视管理技术又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
      我国各机械制造厂中已把加工中心作为高效率自动化装备,作为重点设备。但在设备管理上却参差不齐。在加工中心的管理上,必须提倡加工中心的生产特点和它所需配合的各环节的生产节拍。不能将普通机床的管理方法移到数控机床上,在管理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充分发挥机床的全部功能 在机床投入使用时,为了充分发挥机床具有的全部功能,应必须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深刻理解机床的各种功能及其能力。根据本厂加工零件的性质,合理安排加工的对象、工序,选择相应的配套件和附件。对易损件安排好备件。
      设置数控工段 将数控机床集中在一个专门的部门,工艺技术准备、生产管理准备由工厂技术部门统一进行。生产车间设有专门的技术人员。避免单台数控机床分散在个车间,只加工少量关键零件,造成大量生产时间闲置的局面。设置专门的工段,便于维修的管理。
      合理安排生产节拍、技术准备周期 在向加工中心安排生产任务时,应先将工艺部门的工艺文件、加工工序、工具卡片准备齐全,再送加工零件到加工位置上。以免操作者停机去找工具、修改程序、组装夹具而造成长时间停机。
      选择合适的规章制度如数控机床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数控机床使用规定、数控机床保养、点检制度等。同时,要及时向制造和设计部门反馈信息。
      重视技术队伍的建设 对一台包括多种技术成果的复杂设备,完全掌握使用需要一个训练有素的技术班子,包括工艺、操作、机电维修等,人员的培养要有一个过程,领导管理设备的部门对此要有全面认识。
      工装夹具的应用
      在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过程中,工件的安装、拆卸和清洗、托板的自动交换、切屑的排出等在整个制造过程中是频繁发生的。为了提高加工中心的加工效率,在加工设备上搞高速化和高性能化是一方面,缩短安装时间,降低消耗是另一重要方面。夹具在制造厂来说属于工装部分,它是保证零件准确定位、有效加工的必要手段。对于加工中心来说,要求夹具定位精度高、、装卸方便,适于粗加工、精加工和各种多工序复合加工的形式。
      国内加工中心的使用尚处于初期阶段,夹具设计采用手工设计方式较多,备有CAD/CAM系统的还较少。下面仅就加工中心常见的装夹定位的使用方式作一介绍:
      加工中心加工定位基准的选择
      在确定工艺方案之前,合理地选择定位基准对保证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提高加工中心的应用效率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在选择定位基准时要全面考虑各个工位的加工情况,达到下面三个目的:
      所选基准应能保证工件定位准确,装卸方便、迅速,夹紧可靠,且夹具结构简单。
      所选定的基准与加工部位的各个尺寸计算简单。
      保证各项加工精度。
      确定零件夹具
      在加工中心上,夹具的任务不仅是夹紧工件,而且还要以各个方向的定位面为参考基准,确定工件编程的原点。加工中心的高柔性要求其夹具比普通机床结构更紧凑、简单,夹紧动作更迅速、准确,尽量减少辅助时间。在加工机床上,要想合理应用好夹具,首先要对加工中心的加工特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要考虑加工零件的精度、批量大小、制造周期和制造成本。
      根据加工中心机床特点和加工需要,目前常用的夹具类型有专用夹具、组合夹具、可调夹具和成组夹具。一般的选择顺序是单件生产中尽量用虎钳、压板螺钉等通用夹具,批量生产时优先考虑组合夹具,其次考虑可调夹具,最后选用专用夹具和成组夹具。在选择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经济的、最合理的夹具形式。
      加工中心夹具设计及组装时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简化定位与安,夹具的每个定位面相对加工中心的加工原点,都应有精确的坐标尺寸。
      为保证零件安装方位与编程中所选定的工件坐标系及机床坐标系方向一致性,及定向安装。
      能经短时间的拆卸,改成适合新工件的夹具。由于加工中心的辅助时间已经压缩的很短,配套夹具的装卸不能占用太多时间。
      夹具应具有尽可能少的元件和较高的刚度。
      夹具要尽量敞开,夹紧元件的空间位置能低则低,安装夹具不能和工步刀具轨迹发生干涉。
      保证在主轴的行程范围内使工件的加工内容全部完成。
      对于有交互工作台的加工中心,由于工作台的移动、上托、下托和旋转等动作,夹具设计必须防止夹具和机床的空间干涉。
      尽量在一次装夹中完成所有的加工内容。当非要更换夹紧点时,要特别注意不能因更换夹紧点而破坏定位精度,必要时在工艺文件中说明。
      夹具底面与工作台的接触,夹具的底面平面度必须保证在0.01-0.02mm以内,表面粗糙度不大于Ra3.2µm。

       楼主| 发表于 2003-11-5 2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置什麽样的数控系统及选择哪些数控功能,都是机床生产厂家和最终用户所关注的问题。
      数控统的配置
      伺服控制单元的选择
      数控系统的位置控制方式
      开环控制系统:采用步进电机作为驱动部件,没有位置和速度反馈器件,所以控制简单,价格低廉,但它们的负载能力小,位置控制精度较差,进给速度较低,主要用于经济型数控装置;
      半闭环和闭环位置控制系统:采用直流或交流伺服电机作为驱动部件,可以采用内装於电机内的脉冲编码器,旋转变压器作为位置/速度检测器件来构成半闭环位置控制系统,也可以采用直接安装在工作臺的光栅或感应同步器作为位置检测器件,来构成高精度的全闭环位置控制系统。
      由于螺距误差的存在,使得从半闭环系统位置检测器反馈的丝杠旋转角度变化量,还不能精确地反映进给轴的直线运动位置。但是,经过数控系统对螺距误差的补偿後,它们也能达到相当高的位置控制精度。与全闭环系统相比,它们的价格较低,安装在电机内部的位置反馈器件的密封性好,工作更加稳定可靠,几乎无需维修,所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数控机床。
      直流伺服电机的控制比较简单,价格也较低,其主要缺点是电机内部具有机械换向装置,碳刷容易磨损,维修工作量大。运行时易起火花,使电机的转速和功率的提高较为困难。
      交流伺服电机是无刷结构,几乎不需维修,体积相对较小,有利于转速和功率的提高,目前已在很大範围内取代了直流伺服电机。
      伺服控制单元的种类
      分离型伺服控制单元,其特点是数控系统和伺服控制单元相对独立,也就是说,它们可以与多种数控系统配用,NC系统给出的指令是与轴运动速度相关的DC电压(例如0?10V),而从机床返回的是与NC系统匹配的轴运动位置检测信号(例如编码器?感应同步器等输出信号)。伺服数据的设定和调整都在伺服控制单元侧进行(用电位器调节或通过数字方式输入)。
      串行数据传输型伺服控制单元,其特点是NC系统与伺服控制单元之间的数据传送是双向。与轴运动相关的指令数据、伺服数据和报警信号是通过相应的时钟信号线、选通信号号、发送数据线、接收数据线、报警信号线传送。从位置编码器返回NC装置的有运动轴的实际位置和状态等信息。
      网络数据传输型伺服控制单元,其特点是轴控制单元密集安装在一起,由一个公用的DC电源单元供电。NC装置通过FCP板上的网络数据处理模块的连接点SR、ST与各个轴控制单元(子站)的网络数据处理模块的SR、ST点串联,组成伺服控制环。各个轴的位置编码器与轴控制单元之间是通过二根高速通信线连接,反馈的信息有运动轴位置和相关的状态信息。
      串行数据传输型和网络数据传输型伺服控制单元的伺服参数在NC装置中用数字设定,开机初始化时装入伺服控制单元,修改和调整都十分方便。
      网络数据传输型伺服控制单元(例如大隈OSP-U10/U100系统)在相应的控制软件配合下,具有实时的调整能力,例如在Hi-G型定位加减速功能中,可以根据电机的速度和扭矩特性求出相应的函数,再以其函数控制高速定位时的加减速度,从而抑制高速定位时可能引起的振动。定位速度的提高可以缩短非切削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又如在Hi-Cut型进给速度控制功能中,系统可以在读入零件加工程序後,自动识别数控指令要求加工的零件形状(圆弧、棱边等),自动调节加工速度,使之最佳化,进而实现高速高精度加工。
      采用高速微处理器和专用数字信号处理机(DSP)的全数字化交流伺服系统出现後,硬件伺服控制变为软件伺服控制,一些现代控制理论的先进算法得到实现,进而大大地提高了伺服系统的控制性能。
      伺服控制单元是数控系统中与机械直接相关联的部件,它们的性能与机床的切削速度和位置精度关系很大,其价格也占数控系统的很大部分。相对来说,伺服部件的故障率也较高,约占电气故障的70%以上,所以选配伺服控制单元十分重要。
      伺服故障除了与伺服控制单元的可靠性有关外,还与机床的使用环境、机械状况和切削条件密切相关。例如环境温度过高,易引起器件过热而损坏;防护不严可能引起电机进水,造成短路;导轨和丝杠润滑不好或切削负荷过重会引起电机过流。机械传动机构卡死更会引起功率器件的损坏,虽然伺服控制单元本身有一定的过载保护能力,但是故障情况严重或者多次发生时,仍然会使器件损坏。有些数控系统具有主轴和进给轴的实时负载显示功能(例如大隈OSP系统的“当前位置”页面上不仅可以显示轴运动的实时位置数据,而且还同时显示各轴的实时负载百分比,用户可以利用这些信息,采取措施来防止事故的发生。
      进给伺服电机的选择
      输出扭矩是进给电机负载能力的指标。从图2可见,在连续操作状态下,输出扭矩是随转速的升高而减少的,电机的性能愈好,这种减少值就愈小。为进给轴配置电机时应满足最高切削速度时的输出扭矩。虽然在快速进给时不作切削,负载较小 ,但也应考虑最高快速进给速度下的起动扭矩 。高速时的输出扭矩下降过多也会影响进给轴的控制特性。
      主轴伺服电机的选择
      输出功率是主轴电机负载能力的指标。从图3可见主轴电机的额定功率是指在恒功率区(速度N1到N2)内运行时的输出功率,低于基本速度N1时达不到额定功率,速度愈低,输出功率就愈小。为了满足主轴低速时的功率要求,一般采用齿轮箱变速,使主轴低速时的电机速度也在基本速度N1以上,此时,机械结构较为复杂,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在主轴与伺服电机直接连接的数控机床中,有两种方法来满足主轴低速时的功率要求,其一是选择基本速度较低或额定功率高一档的主轴电机,其二是采用特种的绕组切换式主轴伺服电机(例如日本大隈的YMF型主轴电机),这种电机的三相绕组在低速运行时接成星形,而在高速运行时接成三角形,从而提高了主轴电机的低速功率特性,降低主轴机械部件的成本。
      这儿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高速加工是提高数控机床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但高速、高精度切削会给伺服驱动和计算机部件带来更高的要求,必然增加数控系统的成本,而高速加工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轻金属和薄壁零件的加工,所以,应该按机床的实际需要选择主轴和进给电机的速度。
      位置检测器件的选择机械原点是数控机床所有座标系的基准点,机械原点的稳定性是数控机床极为重要的技术指标,也是稳定加工精度的基本保证,机械原点的建立方法有两种:
      在采用相对位置编码器、感应同步器或光栅作为位置反馈器件的数控机床中,数控系统将各进给轴的回零减速开关(或标记)之後由位置反馈器件产生的第一个零点标记信号作为基准点。这类机床在每次断电或紧急停机後都必须重新作各进给轴的回零操作,否则,实际位置可能发生偏移,回零减速开关与其撞块的相对位置调整不妥,也会引起机械原点位置的不稳定,这些都是应该重视的;
      在采用绝对位置编码器作为位置反馈器件的数控机床中,绝对位置编码器能够自动记忆各进给轴全行程内的每一点位置,不需回零开关,每次断电或紧急停机後,都不必重新作基准点的设定操作。基准点位置设定後永久不变,并由专供绝对位置编码器使用的存储器记忆,特别适用于鼠牙盘定位的旋转工作臺零点位置的设定,不仅稳定性好,而且给操作和调整带来极大方便。
      机械设计方案的选择机床是由机械和电气两部分组成,在设计总体方案时应从机电两方面来考虑机床各种功能的实施方案,数控机床的机械要求和数控系统的功能都很复杂,所以更应机电沟通,扬长避短。下面举例说明。
      例一 主轴转速的调节有采用伺服电机或变频电机实现自动无级调速和用普通三相异步电机驱动、机械齿轮分级变速、进行人工换档两类方法。加工中心机床使用多种刀具进行连续的不同种类(铣、钻、镗和攻丝等)的切削加工,所以主轴的转速是经常变化的,而且必须由加工程序的S指令自动实现,自动换刀时还必须进行主轴定向,所以必须采用带有定向功能的自动无级调速方式。
      对于主轴转速要求不高的普通数控铣床来说,刀具的更换都是用手动方式进行,而且在加工过程中,同一把刀具选择不同转速的机会并不多见,在手动换刀的同时进行手动变速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并不大,所以经常采用机械齿轮分级变速、人工换档的控制方式。与采用伺服电机进行无级调速的方案相比,可以显着地降低生产成本,节省能源,维修也简单,是很实用的选择。
      例二 使用卧式加工中心对零件进行多面加工时,往往需要更换夹具并多次装卡,必须占用可贵的机床运行时间,选用有双工位自动托板交换(APC)装置的卧式加工中心,可以大大地节省零件装卡的占机时间,从而提高机床的生产效率,而且该功能的控制是由PLC控制程序来完成,除了多用几个输入/输出控制点外,数控系统的成本增加不多,是个功能/价格比很高的选择。
      例三 加工中心机床的换刀时间对生产效率有很大影响,而换刀速度与机械结构有很大的关系。例如,由油缸控制的机械手换刀时间一般在10秒以上,在2~3秒内能完成换刀动作的机械手一般采用伺服电机驱动,配有凸轮和内外油缸松刀机构。与机构不相当的换刀速度,可能使故障率增加。选择合理的切削路径、采用高质量的刀具、切削条件的最佳化也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应综合考虑。
      数控功能的选择
      除基本功能以外,数控系统还为用户提供多种可选功能,各知名品牌的数控系统的基本功能差别不大,所以,合理地选择适合机床的可选功能,放弃可有可无或不实用的可选功能,对提高产品的功能/价格比大有好处,下面列举几个例子供参考。
      动画/轨迹显示功能
      该功能用于模拟零件加工过程,显示真实刀具在毛坯上的切削路径,可以选择直角座标系中的两个不同平面的同时显示,也可选择不同视角的三维立体显示。可以在加工的同时作实时的显示,也可在机械锁定的方式下作加工过程的快速描绘。这是一种检验零件加工程序、提高编程效率和实时监视的有效工具。
      软盘驱动器
      通过这种数据传送工具可以将系统中已经调试完毕的加工程序存入软盘後存档,也可以通过它将在其它计算机生成的加工程序存入NC系统,从而减少加工程序的输入占机时间,更可以用它作各种机床数据的备份或存储,给程编和操作人员带来很大方便。
      DNC-B通信功能
      众所周知,由非圆曲线或曲面组成的零件加工程序的编制十分困难,通常的办法是借助于通用计算机,将它们细分为微小的三维直线段後再编写加工程序,所以程序容量极大。在模具加工中,这种长达几百K字节(4K字节约等于10米纸带长度)的加工程序经常遇到,而一般数控系统提供的基本程序存储容量为64?128K字节,这给模具加工带来很大困难。
      DNC-B通信功能具有两种工作方式,其一是在个人计算机和数控系统的加工程序存储区之间进行双向的程序传送,其二是将个人计算机的加工程序一段一段地传送到数控系统的缓冲运行存储器,边加工边传送,直到加工结束。这就彻底解决了大容量程序零件的加工问题。虽然选用这项功能需要增加一定的费用,但它确实是功能/价格比很高的选项。
      当然,选择扩充内存容量也是解决曲面模具加工的有效方法,例如大隈OSP系统的最大运行缓冲存储器容量为512K字节。程序存储器容量可以扩充到4096K字节,这样就可以满足极大部分模具加工的需要,与采用DNC-B方式相比,它的优点是省去了个人计算机这个环节,使运行更加可靠,操作也比较方便。
      简化编程的功能
      为了提高编程的效率,缩短加工程序的长度,发挥程序存储器的潜力,数控系统提供了一些简化程序编制的方法。
      固定循环
      将常用的加工工序(例如钻孔、镗孔、攻丝及腔体和周边加工等)编写成参数式的固定循环程序,编程时由用户填入相应的数据(如基面、孔深、每次切入量以及主轴转速和进给速度等)就可完成预定的加工工序,并可多次重复使用。
      座标计算功能
      利用数控系统的实时计算能力,将以各种规则分布的孔加工工序(例如斜线、圆周和网格等)编写成参数式的固定循环程序,编程时由用户填入相应的数据(如角度、半径、孔数、行数和列数等)就可完成预定的加工工序。
      子程序功能
      用户可以将零件中多处用到的同一加工工序编成子程序,在相应的部位调用,从而缩短加工程序的长度。
      用户宏程序
      用户可以利用系统提供的各种算术、逻辑和函数运算符以及各种分支语句,来组成描述加工零件形状的数学表达式,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数控系统边运算,边输出结果,用很短的程序就可以实现特种曲线和曲面的加工。
      刚性攻丝功能
      刚性攻丝功能必须采用伺服电机来驱动主轴,不仅要求在主轴上增加位置传感器,而且对主轴传动机构的间隙和惯量都有严格的要求,所以不能忽略这个功能的成本。对用户来说,如果没有特殊的要求(例如高速高精度、特种材料或大直径孔加工等),可以采用弹性伸缩卡头,在一般主轴上进行柔性攻丝来满足加工要求,就不必选用刚性攻丝功能。
      刀具寿命管理功能
      在加工中心上是否要选用刀具寿命管理功能,必须考虑加工零件的批量、刀具和毛坯质量的一致性以及刀库的容量等因素,否则,不仅会造成许多人为的错误,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而且备用刀具占用的刀位也将大大减少刀库的有效容量,使一些复杂零件因刀位不足而无法加工。
      自动刀具半径/长度和工件测量功能
      加工程序中的刀具运动轨迹通常按刀具中心和刀尖编写,所以在程序执行前必须输入相应的刀具半径和长度,这对加工中心尤其重要。
      刀具半径和长度可以用普通的量具手工测量,也可用专门的刀具测量仪测量。操作者可以通过每把刀的刀尖在Z轴方向相对于机床上同一“对刀面”的位置差来作为长度偏移值进行补偿,采用数控系统本身提供的“半自动刀具长度测量”功能,输入相对于“标准刀具”的长度补偿值。
      自动刀具半径/长度和工件测量功能,需要配备专用的接触式传感器及激光测头和信号接收器。选用此功能时应明确以下几点:
      接触式传感器和信号接收器安装在机床工作区内,它的防护十分重要,切削量大,使用喷淋冲洗的机床不宜安装;
      进行上述测量需要占用机床加工时间,可能影响机床的效率;
      工件测量功能的一般用途是测量工件毛坯上作为程编原点的基准孔中心或其它基准点的位置,代替人工“对刀”,它的精度不会高于机床本身的定位精度。
       楼主| 发表于 2003-11-5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一份数控机床的促销文章上,机床A的“定位精度”标为0.004mm,而在另一生产商的样本上,同类机床B的“定位精度”标为0.006mm。从这些数据,你会很自然地认为机床A比机床B的精度要高。然而,事实上很有可能机床B比机床A的精度要高,问题就在于机床A和B的精度分别是如何定义的。
      所以,当我们谈到数控机床的“精度”时,务必要弄清标准、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1 精度定义
      一般说来,精度是指机床将刀尖点定位至程序目标点的能力。然而,测量这种定位能力的办法很多,更为重要的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规定。
      日本机床生产商标定“精度”时,通常采用JISB6201或JISB6336或JISB6338标准。JISB6201一般用于通用机床和普通数控机床,JISB6336一般用于加工中心,JISB6338则一般用于立式加工中心。上述三种标准在定义位置精度时基本相同,文中仅以JIS B6336作为例子,因为一方面该标准较新,另一方面相对于其它两种标准来说,它要稍稍精确一些。
      欧洲机床生产商,特别是德国厂家,一般采用VDI/DGQ3441标准。
      美国机床生产商通常采用NMTBA(National Machine Tool Builder's Assn)标准(该标准源于美国机床制造协会的一项研究,颁布于1968年,后经修改)。
      上面所提到的这些标准,都与ISO标准相关联。
      当标定一台数控机床的精度时,非常有必要将其采用的标准一同标注出来。同样一台机床,因采用不同标准会显示出不同的数据(采用JIS标准,其数据比用美国的NMTBA标准或德国VDI标准明显偏小)。
      2 同样的指标,不同的含义
      经常容易混淆的是:同样的指标名在不同的精度标准中代表不同的意义,不同的指标名却具有相同的含义。上述4种标准,除JIS标准之外,皆是在机床数控轴上对多目标点进行多回合测量之后,通过数学统计计算出来的,其关键不同点在于:(1)目标点的数量;(2)测量回合数;(3)从单向还是双向接近目标点(此点尤为重要);(4)精度指标及其它指标的计算方法。
      这是4种标准的关键区别点描述,正如人们所期待的,总有一天,所有机床生产商都统一遵循ISO标准。因此,这里选择ISO标准作为基准。附表中对4种标准进行了比较,本文仅涉及线性精度,因为旋转精度的计算原理与之基本一致。
       楼主| 发表于 2003-11-5 2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ISO标准
      在所有现行的精度测量过程中,沿轴向分布的各个目标点上都假设存在一条正态分布曲线(图1)。由于是多回合的测量过程,因此对应于每个目标点来说,都存在一个实际测定点系列分布,通过对这种分布的标准偏差计算(累积,多次S),即可定义该正态曲线。
      一个±3次标准偏差(记做±3s──亦即共6s)可以覆盖无限个实际点中约99.74%的位置分布情形。而这个发散度即称作重复精度,它是指某一指定目标点处的重复精度。   
      图1 单向5次测量时的重复精度及平均定位偏差  图2 双向测量时的重复精度及反向误差  

      图1中的正态曲线是指从单方向接近目标点的曲线(称为单向),如果从反方向接近目标点(称为双向),将会出现第二条正态分布曲线(图2),两次不同方向时的结果偏差称反向误差。理论上它是由于系统的反向间隙所产生的。很明显,同一机床采用单向检测的数字结果要比双向检测时好看得多。 机床精度标准比较表 指标及其它 ISO标准 VDI标准 NMTBA标准 JIS标准  
      要求目标点数 每1~2m 5个点,再长则增加 取决于轴长度,但最少不能少于5点 不做定义 取决于长度,每50mm到1000mm一个点,尔后每100mm一个点  
      目标点接近次数 单向最少5次 单向每米10次 最少7次 单向1次计量定位精度,7次计量重复精度  
      单/双向(单向指测量过程中总是从一个方向接近目标点,双向指从两个方向) 建议双向 建议双向 建议单向 建议双向  
      定位偏差 实际位置与目标位置之差 沿轴向的目标点与对应的实际位置点之平均值间的最大差值(图6) 与ISO同,但定义为“目标偏差”指标 没有此项指标,因为单向仅一次,双向仅两次接近目标点  
      平均定位偏差 某一目标位置处定位偏差的代数平均值 与ISO同,但定义为“平均值” 与ISO同,但定义为“平均” 没有此项指标  
      反向误差 分别从不同方向接近目标点时的平均定位偏差之差值 同ISO 与ISO同,但定义为“空动” 没有此项指标  
      标准偏差 s= [ n (xij-xj)² ] ½  
      S  
      i  
        其中:n=接近次数
      i=某一次接近
      xij第i次的定位偏差
      xj平均定位偏差

      n-1  
      没有此项指标  
      定位精度 +3s与-s极限值的最大差额(不考虑位置和运动方向)适用于单向及双向。由于存在反向误差,双向时发散度大,精度值也大 没有“精度”这个指标,但有“定位不确定性”与之含义相似,但计算方法不同(图4和图5) 与ISO相近,但定义为“精度” 与另外三种精度有很大差异,定位精度为实际位置与对应目标位置差值的最大值(图7)  
      重复精度(单向或双向) 目标点对应发散度的最大值(图3) 与ISO相近(图4) 与ISO相近 与另外三种精度有很大差异。它是指目标点对应的最大发散度除以2(图8)  

      为了标定机床的定位精度,必须在运动轴向上建立一些目标位置点,然后根据目标位置点对应的一系列实际位置点计算±3s的分布。如果一条理论正态曲线──或双向时的两条──在每个目标点上形成,在经过3s分布之后,所有正态曲线中最上端曲线与最下端曲线之间的展宽即ISO230-1标准中所指的定位精度(图3)。
      轴向重复精度指目标点处一条正态曲线最大展宽(单向)或两条正态曲线(双向)之和的最大展宽。一个最简单的理解:重复精度大约为定位精度的½,但也有例外,并且有时出入还很大。图3中目标点的正态曲线旋转了90°,目的是为了更加直观地表达展宽的概念。由于这种分析方法基于最差的定位精度情形,并且几乎覆盖100%的可能的不准确性,因此可以期望用它能较好地评价数控机床的实际性能。   
      图3 单/双向时的定位精度及重复精度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3-11/200311521175846792.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3-11/200311521175846792.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3-11/200311521181651154.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3-11/200311521181651154.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楼主| 发表于 2003-11-5 2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4 NMTBA标准
      美国的NMTBA标准与ISO标准非常近似,一个区别就是:NMTBA标准喜欢采用单向测量,而ISO标准建议双向测量;另一区别是:NMTBA标准采用“滑动尺”(如同VDI标准),这样把精度与轴的长度关联起来,而这一点ISO标准并未涉及。单从这一点来看,1972年出版的NMTBA标准也许有点过时,因为控制系统调节功能,诸如丝杆间隙补偿等)现在已经能够调整轴向移动中产生的误差──不论轴的长短,而1988年出版的ISO标准则很显然地反映出这一点。同样应该注意的是,NMTBA标准在滑动尺这一点上与VDI标准相似。
      还有一点区别,那就是NMTBA以正负值反映,而VDI和ISO以绝对值反映,实际上绝对值与正值和负值相等(也就是+0.002mm,-0.002mm或±0.002mm=0.004mm),两种表达方式总的来说有相同的解释,但技术上来说还是不一样的。  
      图4 VDI标准的定位不确定性(P)
      5 德国标准
      德国采用的标准VDI/DGQ(Verein Deutscher Ingeieure/Deutsche Gesellschaft fuer Qualitaet)与ISO及NMTBA标准基本相近,或者更准确地说,ISO标准与VDI及NMTBA标准相近。因为后二者在前者之前问世并且很明显地被前者用做基础。尽管计算方法及指标有区别,但关键计算结果,即定位精度和重复精度在三种标准中相近。
      德国VDI方法是文中所提及各种方法中最复杂的一种,该标准中的一些指标,若不做仔细分析,则很难搞清楚。指标“定位精度”不象在ISO标准中只有单一数字表达,而是分成四个部分:定位不确定性(P),定位发散度(Ps),反向误差(U)和定位偏差(Pa)。
      与ISO标准中的定位精度最相近的是VDI中的定位不确定性(P),尽管这两项指标的计算过程不大一样,但最终结果却极为近似:都是计算沿轴向的正态曲线的最大展宽(图4)区别仅在于正态分布曲线的计算方法。VDI标准将双向测量的两根正态曲线合并为一体,定义为定位发散度(Ps)它是通过首先取平均值,然后进行六次平均标准差(即6s,图5)而得出的,然后将反向误差(U)除以2,每一半加至平均正态曲线(即定位发散度)的一端(图4中的“U/2”)。
      指标“定位偏差”在VDI中的描述与ISO标准中的同名指标不同,在ISO标准中它是指目标点与实际点之差(图1),在VDI标准中是指沿轴向的各个目标点对应的一系列实际位置点的平均值的最大差额(图6)。   
      图5 正反向正态曲线合并及定位发散度(Ps) 图6 定位偏差(Pa)
      轴向重复精度与ISO标准中的定义很相似,它是由目标点对应的最大定位发散度加上反向误差而得到的(图4)。
      6 JIS标准
      日本工业标准JIS远比前述任一精度标准简单,自然也远不如前述任一精度标准准确。JIS B6336仅要求一次往返目标点检测(双向)目标点与其对应实际点列之间的最大定位偏差即为定位精度(图7)JIS B6336根本不考虑ISO、VDI和NMTBA中运用的±3s分布。
      用这种方法计量出的数控机床的精度结果给人的感觉是无论比ISO标准还是NMTBA标准计量的都要高,数值比例为1:2。JIS标准的重复精度是指目标点处的最大分散度。这种通过7次双向测量得出的最大分散度除以2,然后冠以“±”值,即表达出重复精度(图8)。   
      图7定位精度即最大定位偏差 图8 重复精度为最大分散度除2后取“±”值

      总之,单根据样本等资料标注的精度数值,很难一下判别孰精孰粗,用户必须仔细分析,切莫上当。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3-11/20031152120059447.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3-11/20031152120059447.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3-11/200311521205658115.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3-11/200311521205658115.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3-11/20031152121534506.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3-11/20031152121534506.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3-11/200311521211364094.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3-11/200311521211364094.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3-11/200311521212226595.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3-11/200311521212226595.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3-11/200311521213430251.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3-11/200311521213430251.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发表于 2003-11-7 1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致谢!
      发表于 2003-11-8 1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不能提供几个实际例子?
      感谢。
      发表于 2003-11-8 1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卷有益,谢谢,不过能实质性说会好些。
      发表于 2003-11-9 1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
      发表于 2003-11-9 1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不能提供几个实际例子?
      感谢。


      发表于 2003-11-9 2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质性例子!!!
      发表于 2003-11-10 1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实际例子没办法举吧,要考各位动脑筋去套用的。
      我能帮你们吃饭吗?
      发表于 2003-12-29 16: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3-12-29 2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不能提供几个实际例子?
      感谢
      发表于 2003-12-29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3-12-29 2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3-12-30 0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招聘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求职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技术求助 上一条 /5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模具论坛 ( 浙ICP备15037217号 )

      GMT+8, 2025-7-9 06: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客服电话:0577-61318188
      模具论坛交流群:
      模具论坛交流群
      工作时间:
      08: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