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carlosliu 于 2021-3-20 21:25 编辑
《瓦尔登湖》读后感
自从大学毕业,进入打铁的行业后,企业经济效益不好,企业倒闭,外出打工,为了生活到处奔波。小说也很少看了,只看技术书。用孩子的话说,技术书读了再多,也只是谋生的手段,不算有文化。通过不断学习,后来就喜欢写作了。写作技巧有很多,我喜欢钻研标点符号,文章结构,段落表达和描写等等。
我想还是抽空补充一下文学知识和历史知识吧。小时候中学课本学的文章有些还有印象,文学知识还停留在中学阶段。打工期间,看了第一本小说,就是姜戎的《狼图腾》,写的活灵活现,展现了狼的智慧和草原知青的生活场景。是一本贴近生活的好小说。
长篇小说读起来很费时间,现在还抽不出时间来阅读。于是散文和短篇小说成了我的首选。《瓦尔登湖》面世已经160多年了,我以前一直不知道有这本书。2016年,清华大学在为新生寄送录取通知书时,随通知书一起寄出的,还有校长邱勇致新生的信以及为新生准备的一份特殊礼物,《瓦尔登湖》。
我想,这本书一定是一本好书。于是找来一读。《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该书的第一个国内译本是徐迟翻译的。提起徐迟,马上就想起陈景润,想起《哥德巴赫猜想》。担心是不是有重名的人,百度了一下,果然还是那个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徐迟。
不过这本书虽然很薄,但读起来很艰难。首先就是生字多,手边没有新华字典,估计有些字《新华字典》也没有。光是鸟的名字,生字就有不少。偷懒,也没有查,就直接想象成一种鸟就算了。先勉强读一遍,首先知道一下这本书流传160年的奥妙到底在哪里。
本书共由18篇散文组成,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为止。表明了作者用它来挑战他个人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界限。但这种挑战不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无限希望,而是伤后复原的无限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