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潜伏式浇口的数控电火花加工
潜伏式浇口又名隧道式浇口、剪切浇口,它是由点浇口演变而来,除了具有点浇口的特点外,其进料部分一般选在制件侧面隐蔽处,以不影响制件外观。浇口潜入分型面以下,沿斜向进入型腔,在顶出时流道和制件被自动切断,因此在全自动注塑模中被广泛采用。
从图1可以看出, 该镶件成形部分高度为2. 13mm ,浇口潜入深度只有1. 6mm ,尺寸为Ø0.6±0. 02mm ,浇口最下端离型面高度不到0. 1mm ,故用一般方法难以对其精确加工我们采用北京AGIE MONDO30 或SF110 电火花成形机用二轴联动对其加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将电极通过夹具夹持成α角(α = 45°) , 求出P 、Q 两点的坐标值, 设P点为加工起点( x = 0 ,y = 0 , z = 0) ,这样使电极运动轨迹在P、Q 斜线上( XZ 平面或Y Z 平面) 联动加工出此潜伏式浇口。
若采用MONDO30 电火花成形机加工此浇口,则采用三维矢量的平动类型,以电极感知A 、B 二面,找到P 点, 电极球心从P 点加工到Q 点时, 加工即完成。如果在SF110 电火花成形机上加工此浇口,其加工编程采用G 代码, 这里不再叙述。只是因按暂停键后电极停在原加工位置上, 不能回退至起始点,故要在程序中加一条指令,使电极按原加工轨迹方向回退至起点P。
由于加工采用低损耗加工规准, 一次加工10件,电极只需3 根,其精度和一致性完全满足设计要求。用该方法加工潜伏式浇口是通过电极感知零件,由两轴联动功能加工至目标值Q 的, 所以浇口的位置及大小得到精确控制, 避免了普通加工因电极定位不准而造成型腔底面受损, 同时充分保证了多个零件浇口位置及大小的一致性。
最近我们还做了一副手机充电器插芯模具,一模16 件,其中有一型腔镶件如图2 。由图可推出:
Rmin = 0. 5 dcsc (α- β/ 2) (1)
QN = 0. 5 dctg (α- β/ 2) (2)
由式(1) 、(2) 不难求出Rmin及P、Q 的坐标位置。加工浇口时, 直接用电极球面将浇口打出。此方法也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首先, 由于要保证浇口在型腔壁的位置,故使潜入点向后移,使浇口处型腔壁强度增加;其次, 浇口为圆形, 使制品更加美观;再次,相对浇口而言, 球面R 更大, 使电极损耗的影响更小,从而减少了电极用量。
用以上方法加工的潜伏式浇口,特别是针对潜入型腔深度很浅的精密小型制件更为有效, 其精度和一致性更能满足制件要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15 21:19:2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