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微信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冲压 注塑 求助
    回车查看更多
    论坛可能已存在您要发布的主题帖 关闭
      查看: 9159|回复: 29

      拜师的程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 17: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拜师意愿的人,需先向师父的好友和徒弟咨询拜师相关事宜,也可以直接向师父咨询,然后自己要主动向师父表达拜师的意愿或提出申请,也可以由师父的好友或 徒弟代为转达。经师父考察同意之后,自己需按照行业规矩,亲自向师父呈递拜师申请,或由师父的徒弟或好友转呈其师父,并找好两名以上介绍人,介绍人需是师父的徒弟或好友,也是熟悉自己的人,因为他们不仅要做你的介绍人,也是你拜师的证明人和保证人。师父会择吉日举行拜师仪式。并邀请各界来宾,做周密的安排 和组织,提前把场地部署喜庆、庄严。台上要供奉本门先人牌位或挂像,以及祭祀用品;门内弟子和来宾要分开坐,便于行礼。

      具体程序如下:

      第一项内容:准备工作——拜师场所的布置

      1、横幅:如:XXX门派第几代传人XXX老师收徒仪式

      2、安放祖师像

      注:以同等大小颜色一致的镜框或瓷盘为好。从左至右依次安放。高度以师父坐下不挡后边祖师相片为准。

      3、摆香案、上贡品

      注:横幅下正中桌案上摆时令水果三盘、糕点三盘。香炉摆放正中、红色蜡烛放两旁。

      第二项内容:拜师仪式

      (一)、上香叩拜祖师

      1、师父上香叩拜(三拜九叩)

      (1)三拜九叩即:跪拜一次三叩首,共跪拜三次九叩首

      (2)师父上香叩拜列祖列宗意即:告慰祖师自己开山收徒,香火有继,传承有序。

      (3)祈求祖师在天之灵佑我师门,恩惠万民。

      2、师伯、师叔上香叩拜(同上)

      意即告慰祖师:我之同门香火有继,作为师门大事我将予以见证。

      3、先期弟子集体上香叩拜(同上)

      意即告慰祖师:我之同门香火有继,我辈来再次受教,并道喜祝贺见证。

      4、准弟子集体上香叩拜 (同上)

      入门先认宗。

      (二)、师父就位,准弟子代表献花

      借以表达准弟子对师父的敬仰和爱戴

      (三)、师父宣讲师门戒规

      准弟子须站立垂首恭听。师父宣讲完后问准弟子们能否做到,答:能。然后每人发一份。

      (四)新弟子叩拜师父、递拜师帖(帖内有压帖礼)

      1、新弟子按顺序依次跪拜,宣读拜师帖,敬奉拜师贴、压帖礼,有的还有礼品。

      2、压帖礼不可或缺,或多或少弟子量力而行。装在礼包内,弟子之间最好不要打问、攀比、参照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尴尬。

      3、叩拜师父时,一般都要留影。

      (五)、徒弟给师父献酒,师父喝认徒酒

      1、师父喝了认徒酒,师徒就是一家人了。

      2、弟子再依次给师娘、师伯敬酒(或茶)。

      (六)、师父给弟子颁发弟子证书(证书上须有两名以上见证人签字)

      1、师父颁发证书后还要给弟子赠礼品,仅是纪念,无论厚薄。

      2、颁发证书要留影(单腿跪地于师父右侧)

      (七)、师父训诫

      对新弟子提出希望和要求。

      (八)、弟子宣誓

      弟子宣誓由老弟子代表领誓

      (九)、见证人讲话

      (十)、师伯、师叔代表讲话。

      (十一)、师兄代表讲话。

      (十二)、新弟子表态讲话。

      (十三)、收徒礼成,合影留念。

      (十四)、入席聚餐,同喜同贺。

      备注:以上拜师礼节比较繁杂,现在多从简行事。比如:“三拜九叩”之礼,现在一般以“三叩首”替代。再比如:古时收徒一般都是天南地北的徒弟到师父家里拜 师,现在,人们的流动性很大,有的师父在外地,就地收徒,许多礼节和程序都无法按照旧俗,也无可非议。拜师,只是一种师徒双方的认同,以及告知师叔师 伯、师兄师姐,及同道的朋友们。达到此目的即可,尊行规,尊古训,但也不必拘泥于旧俗旧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6-7-15 23: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确实是这样,但论坛这个拜师礼准备怎么搞呢
      发表于 2016-7-1 22: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有这么认真的,现代人不打师父的就算好徒弟。
       楼主| 发表于 2016-7-1 18: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佗拜师学艺
      华佗是东汉末年安徽省亳县城北小华庄人,全家人仅靠父亲教书,母亲养蚕织布为生。可是当时,宦官当道,捐税徭役繁重,加之兵荒马乱,瘟疫流行,家家顾命不得,谁还有心叫孩子上学?这样一来,华佗家的生活就更拮据了。
      一天,华佗的父亲带他到城里“斗武营”(即当地富豪斗拳比武的地方)看比武。回家后忽然得了肚子疼的急病,医治不及,死了!华佗娘俩悲痛欲绝,设法把父亲安葬后,家中更是揭不开锅了。那时华佗才七岁,娘把他叫到跟前说:“儿呀!你父已死,我织布也没有本钱,今后咱娘俩怎么生活呀?”华佗想了一想说:“娘,不怕,城内药铺里的蔡医生是我爸爸的好朋友,我去求求他收我做个徒弟,学医,既能给人治病,又能养活娘,不行吗?”娘听了满心欢喜,就给华佗洗洗脸,换了件干净的衣服,让他去了。
      华佗拜了师傅,就跟蔡医生学徒,不管是干杂活,采草药,都很勤快卖力,师傅很高兴。一天,师傅把华佗叫到跟前说:“你已学了一年,认识了不少药草,也懂得了些药性,以后就跟你师兄抓药吧!”华佗当然乐意,就开始学抓药。谁知师兄们欺负华佗年幼,铺子里只有一杆戥秤,你用过后我用,从不让他沾手。华佗想:若把这事告诉师傅,责怪起师兄,必然会闹得师兄弟之间不和,但不说又怎么学抓药呢?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华佗看着师傅开单的数量,将师兄称好的药逐样都用手掂了掂,心里默默记着分量,等闲下时再偷偷将自己掂量过的药草用戥秤称称,对证一下,这样天长日久,手也就练熟了。有一回,师傅来看华佗抓药,见华佗竟不用戥秤,抓了就包,心里很气愤,责备华佗说:“你这个小捣蛋,我诚心教你,你却不长进,你知道药的份量拿错了会药死人的吗?”华佗笑笑说:“师傅,错不了,不信你称称看。”蔡医生拿过华佗包的药,逐一称了份量,跟自己开的份量分毫不差。再称几剂,依然如此,心里暗暗称奇。后来一查问,才知道是华佗刻苦练习的结果,便激动地说:“能继承我的医学者,必华佗也!”此后,便开始专心地教华佗望闻问切。
      一次,丁家坑李寡妇的儿子在涡河里洗澡被淹坏了,李氏飞奔来找蔡医生,蔡医生见孩子双眼紧闭,肚子胀得象鼓,便叹气说:“孩子难救了。”李氏听了哭得死去活来。华佗过去摸了摸脉,低声对师傅说:“孩子可能还有救!”蔡医生不信。华佗叫人牵头牛来,先把孩子伏在牛身上控出水,然后再放平孩子,用双腿压住孩子的腹部,提起孩子的双手,慢慢一起一落地活动着,约摸一刻钟工夫,孩子渐渐喘气,睁开了眼。华佗又给开了剂汤药,把孩子治好了。华佗起死回生的消息象风一样的传开了。蔡医生羞愧地对华佗说:“你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没本事教你了,你出师开业去吧!”华佗出了师,也不开业,却游学徐土一带,寻访名医,探求医理,给人治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6-7-1 18: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学徒期间,徒弟在师傅家吃住,每月交一定的粮食和油盐。徒弟白天劳作学艺,晚上要为师傅家烧火煮饭,操持家务,负重如牛。四川民谚说:“亲生父母在一边,教养父母(师傅)大如天。”师傅的威严,简直胜过亲生父母。如果稍有怠慢,师傅不顺心,徒弟就要受到打骂。学徒最怕师傅有异心,不传授精湛手艺。学徒学不到精湛手艺,今后不能开业,就更加痛苦了。因此,徒弟在师傅面前总是百依百顺的。
          好不容易熬到出师之日,还要举行隆重的谢师仪式。选择一个吉利的日子,徒弟办酒席谢师,有些待业还要敬奉“谢师钱”。徒弟敬拜祖师爷,然后敬拜师傅。饭后徒弟回家,师傅短送一程。送得越远,表示师徒之间情意越深厚,并预兆徒弟的手艺行得远,遍及四面八方。
          比较起来,旧时唱戏艺人拜师最为讲究。凡是出名的角色都是有师傅的,无师就不能出台。有人自幼从师,叫做跟师,一切吃、穿、住都由师傅承担,三年出师后,帮师(演出所得全归师傅)一年或二年,经过师傅允许才算满师。离开了原来的师傅而另从师于他人者,叫做参师,参师的习惯是在满师之前的报酬由师徒平分,学徒的生活由个人自理。总而言之,在戏人里不允许出现“自学成才”者,没有    师承是不许售技的。学戏拜师也需要中间人介绍,还要考试,先考耳风,看领音如何等等。
      在学徒者当中,不乏年幼者。旧时成都市民称之为“徒弟娃”,俗称“兔儿灯”。旧时成都东大街、春熙路一带商贾云集,店铺林立。这些店铺的家里都招有徒弟,年纪小者竟有十岁刚刚出头的。这些小学徒在拜师的那一天,要在介绍人或家长的带领下,提着缠着红纸条的“刀关肉”和点心来到师傅家,在香烛缭绕的堂屋里向师傅、师娘行叩拜礼,师傅宣布三年学徒期间的规矩,说几句勉励的话。
          “兔儿灯”的劳苦状况,随师傅家的经济环境、家庭人口、生活习性而定。一般说来,收一个徒弟等于养一个家奴。“兔儿灯”黎明即起,生火烧水,打扫卫生。待师傅一家吃过早饭后,“兔儿灯”就要打水、劈柴、买菜等等,还要包洗师傅一家人的衣服。遇到师娘出去打麻将,带娃娃的事情也落到了“兔儿灯”的身上。
          待徒弟的生涯持续两年以后,生意业务知识才能沾上一点边儿。随着新“兔儿灯”的到来,先来者升格为师兄,方能摆脱繁重的家务劳动。三年满师出徒后,“兔儿灯”们各奔东西,今后如何就全靠各人的本事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6-7-1 22: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徒弟打师傅的多了。
      发表于 2016-7-2 10: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发表于 2016-7-2 11: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名师与好学的徒弟都能够积极参与,
      我自己也能够多学习一些知识。
      发表于 2016-7-2 13: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nsj 于 2016-7-2 14:36 编辑

      还有徒弟打师傅的?那还是不收徒弟为好:L
      发表于 2016-7-5 14: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年头,好师傅难找,好徒弟难遇。
      发表于 2016-7-8 12: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不大家相互學習得了,我也想多學點。
      发表于 2016-7-8 17: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民哥说了拜师还摆祖师父像,那谁是咱铸造界的祖师父呢?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好奇,今天特地百度了一下,发现咱们最早的青铜器铸造可以推到夏朝,夏启是第一代君主,他老爹是大禹。虽然青铜器铸造至夏朝才开始,但大禹治水的那些工具哪来的?肯定有铸造的工具!再者夏启没有他老爹有名,所以咱铸造界的祖师爷就推到帝尧时期的大禹吧。以后拜师就摆大禹的像。。。特此考证,请各位考究。

      点评

      O(∩_∩)O哈!  发表于 2016-8-2 11:18
      发表于 2016-7-13 10: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下赵本山、郭德纲的拜师仪式就可以了了。
      发表于 2016-7-25 10: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徒弟才是师傅,不收也罢。
      发表于 2016-8-2 10:48: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徒弟打师傅是有因的!我也做过徒弟,也带过徒弟,没曾打师父,没曾被徒弟打!有句话叫要想叫别人尊重自己,还需先尊重别人!
      发表于 2016-8-18 18:03: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那里投票了?
      发表于 2019-4-9 09: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发表于 2019-4-14 16: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严肃
      发表于 2019-6-18 15: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发表于 2019-7-4 21: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招聘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求职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技术求助 上一条 /5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模具论坛 ( 浙ICP备15037217号 )

      GMT+8, 2025-7-11 02: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客服电话:0577-61318188
      模具论坛交流群:
      模具论坛交流群
      工作时间:
      08:30-17:30